主页
繁體

首页 > 资讯 > 国际信息返回

城镇化背景下村庄迁并与乡村发展的规划反思

 
  但真的是这样吗?笔者调查发现,新民居、新保障确实略有改善,但六层楼没有电梯,老人要每天上下多次,这样的新民居怎么提升农民幸福感?没有产业配套,何来新就业、新收入。每天要坐着班车去干农活,没有了菜园子,没有邻居间的说说笑笑,新生活如何变成安居乐业?等等,因此,这些问题综合下来,盲目的村庄迁并带来的后果就是农民综合福利的下降。
 三、系统思维下的乡村发展策略与机制研究
 
  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和重要的发展战略,趋势不可逆转。笔者也认为,积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让农民享受改革红利是大势所趋,但正如前文所述,如何让其发挥正效应,避免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负效应,是每一位参与者和研究者共同的责任。结合笔者多年的规划研究实践,认为,应该秉持系统的思维,无论是规划还是具体实践操作,都应把农村,把村庄迁并,把城镇化看做是一项复杂系统过程,要寻求各关联主体的利益连接点,降低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真正让利益各得其所,让农民受到实惠。
 
  3.1乡村发展再认知:复杂性系统观
 
  在城镇化大潮流中,乡村发展已经与其自身相关的内外各个因素、要素紧密联系,单独考虑某个因素或某项工作任务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多个问题。在此认识下,村庄迁并就只仅仅是城镇化或城乡统筹过程中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如何与其他事件发生联系,也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正如前文提到的问题,跟产业什么关系,跟农村社会文化传承什么关系,等等。更重要是如何与这些内容发生联系。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用复杂的系统思维来进行思考、谋划和操作。
 
  (一)复杂性系统认知下的乡村(规划)发展构成要素分析
 
  经过长期的规划研究实践,在深刻认识当前规划过程和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后,笔者认为要用系统论的思维解构和建构我们的乡村发展问题,我们不仅要有系统化的目标,更要有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把复杂系统中的基本单元称为“主体”。主体具有主动性,是有活力的,具有自己的目标(需求)、内部结构和生命力。研究乡村发展问题,不管是规划,还是具体的经济社会活动,都必须先把涉及到的主体搞清楚,即要了解都谁与此事件会发生联系,通常是利益联系(即经济学上的利益相关者)。然后要逐个分析他们的各自需求,他们在事件中的诉求是什么。这是研究或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了解了相关主体的不同诉求之后,要找到他们之间共同的需求目标,进而深入研究这些共同需求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把这些特点称之为“特点标识”,它引导着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要素流”通过“非线性”的汇集,最终满足主体的共同诉求,即实现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主体聚集”。由于复杂系统是由多个主体构成的,假如我们把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农村和乡镇看做一个复杂系统的话,由于各自的需求特点不一样,主体在相互作用和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差别会发展与扩大,导致主体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最终形成分化,产生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认为“多样性是我国农村社会的天性”,它让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https://www.46659.com
  •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 上一篇: 2014年四川高考录取时间表出炉,本科7

    下一篇:反腐激化央地矛盾 第五个现代化需破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