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挑动农村脆弱的神经
农村和城市是两个不同的地理单元,各自有不同的历史基因,二者的固有差异是巨大的,发展路径自然不一样。但近些年,有些地方习惯的把思维锁定在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模式必须以城市来取代的一厢情愿中,盲目撤村并点,大拆大建,集中建设“新农村”、“新社区”,期望让农民一步到位住上城市般的住宅小区,却没给农民带来实惠,反而造成农村畜牧业、农业生产的衰退和农民收入的下降,农村的传统教育更是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村庄没了,学校自然也没了,全部集中到镇区或几个大的农村社区中。
农村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几十户、几百户甚至上千户的村庄根本抵挡不住城镇化的历史车轮,更抵挡不住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虎视眈眈的眼睛。随着村庄的迁并,农村传统文化随之消失,农业生产受到冲击(传说中的规模生产并没有发生,反而是农民需要坐着班车去耕田),农民上下楼变得不方便(尤其是老人还要爬6层高的居民楼),农村的特性逐渐消失了。
(二)城镇化超过工业化
目前在多数乡镇,尤其是中西部乡镇,其城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笔者调查的河北、山西等地方的多个乡镇尤其是山区镇的城镇化率基本都在20-30%左右。更突出的问题是,乡镇的产业化水平更低,不少乡镇根本没有自己的产业,尤其是工业,乡镇财政实力贫弱,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有的镇村还提出了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口号)。
在这样的背景下,盲目的进行村庄迁并,一味的把农村人口迁到镇区居住或新区居住,会从表面上使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超过当地的工业化水平,直接的后果是,农民变成居民后,保障体系跟不上,既是没有转成城镇居民,农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解决,无法支付高额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费,比如,有的地方一年的取暖费就近4000元,对于一年纯收入不足万元的农民来说,取暖简直就是奢侈品,但由于搬到了楼里居住,无法向以前那样烧炉子,不少农户冬天只能挨冻。
(三)缺乏人气聚集和资源导入
由于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没有同比例提升,农民的集中居住区或新农村社区、城镇新区中的商业配套一般比较低端,其周边本来被开发商定位中高端商业区或产业区的地方也没有企业入驻,集中居住区真的变成了居住区,商业配套,都周边的人气带动,乃至吸引区域发展的产业要素都显得无能为力。
缺乏人气和缺乏资源聚集已经成为不少农民居住区的核心问题,人气不足,商业就不旺;资源不聚集,产业就兴不起来;没有产业,农民就没有就业,随之带来的就是农民收入问题重新被凸显。如何破解人气不足和资源导入能力弱,产业无法形成的问题是摆在每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或城镇新区面前最紧迫和重要的问题。
(四)农民综合福利的下降
不少地方在村庄迁并前都会许诺通过项目改造,会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一切都是以农民权益为出发点的。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六大利益:一是获得新民居:改善人居环境;二是增加新就业:就业渠道增加(产业促就业、创业带就业);三是获得新收入:收入结构完善(增加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四是成为新农民:知识型农民、能力型农民;五是享受新保障:城镇医疗、养老标准,教育全程免费+补助奖金;六是快乐新生活:幸福、安居、乐业。https://www.4665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