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的王有太足够幸运,在河南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的那场大火中得以逃生。
2015年5月25日晚11点,女儿王双霞找到他时,他赤着脚穿着秋衣秋裤,闭眼坐在马路边,一声不吭。彼时,老人所有身外物连同他昔日入住的“铁皮屋”化为灰烬。就在4个小时前,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根据官方事后公布的数字,共有38人在这场大火中遇难、6人受伤,起火原因为外部电线私拉乱扯。
王双霞在感慨父亲命大的同时,表示不会再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了,“赡养老人的事情,必须得让他们自己办。”“他们”指老人的三个儿子,王双霞的三个弟弟。除了老二王双定留在老家鲁山县库渠乡高庄村务农外,其他两人分别携家带口在山东和广东打工。火灾5天后,他们仍未能赶回老家看望父亲。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鲁山,虽为农业县,但人均“好地”(能够种植玉米和小麦)不足半亩,人均“坡地”(仅能种植红薯)不足一亩。在土地里刨食,仅能满足温饱。于是许多人选择离开,沿着城市的路径,前往异乡讨生活。
年轻人大量外流的现象,在全国以农业为主且较贫困的地区并不鲜见,鲁山是一个缩影。人口的外流,附带效应是农村地区家庭养老的功能被极度弱化,农村社会传统的“养儿防老”陷入僵局。
家庭条件稍好的,如王有太,被送至养老院。不好的,则仍以70多岁的高龄独自在田间劳作,用粗茶淡饭填补日常的空虚。近几年,农村老人自杀、孤死家中的事件时有曝光,国家层面虽数度颁发文件重视农村养老问题,然而执行乏力。
“关注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刻不容缓,河南鲁山养老院的火灾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否则以后要付出更高昂的社会代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
养儿不再能防老
75岁之前的王有太,靠种地维持与老伴的日常生活。76岁那年,他手抖得厉害,连饭碗都端不住,在县城寻医问药无果后,儿女们只能任由其病情发展。
之后,3个儿子每人每年给两位老人200斤小麦,每月25元零花钱。王有太由老伴一人照顾,直到3年前,老伴因病去世。经三儿子建议,王有太被送至康乐园老年公寓,费用为每月1400元,三个儿子均摊。
在高庄村,多数70岁以上的老人与王有太有着相似的家庭格局和养老轨迹:儿女较多--多在4个以上,除去因脑溢血、高血压引发的半身瘫痪以及癌症卧床等重大疾病外,多数老人坚持在田间劳作。
79岁的胡文茂居住在王有太的邻村,患有脑血管疾病,育有两儿两女,儿子及儿媳均长期在城里的建筑队打工。5月30日中午,太阳炙烤着柏油路发出刺鼻的气味,老人仍在村口的马路上晾晒豆秸。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70%以上都有慢性病,他们如蝼蚁般挣扎着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庞大的农村老龄人口基数,为这一长期生活在公众视野之外的群体又增添几分悲凉色彩。
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在1.9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农村老年人口约有1.2亿,空巢老人约9000万人。中国自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持续以每年3.2%的速度不断增长。以此推算,至今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已过亿。
王有太是高庄村唯一一个被送到养老院的老人,事故发生前,他是同村老人艳羡的对象。在当地,老人不管是自己生活还是由后辈轮流照顾,饮食方面均为最常见的“农村饭”,即粥、馒头、面片汤,偶尔会吃顿饺子。而在康乐园老年公寓,王有太每天早上能吃到一个白水煮蛋,中午还有炒菜。
高庄村村委会主任张国宝表示,在他们村,孝顺的标准为让老人吃饱、穿暖、有地儿住。这一标准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农村均适用。
在陆杰华看来,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与城市老人有很大差距,过去公众关注的多为城镇养老问题,农村的养老问题被尘封太久。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施行。具体到河南标准为:子女每年为父母缴100元的保费,缴满15年且父母满60岁后,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金。
“每月60元,在提高农村老人的医疗条件、生活水平方面是杯水车薪。”陆杰华说,而高门槛、低保障的特点,使其覆盖面窄,受益老人数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