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这两个之间的比例会影响到开发商未来的发展,房改的时候我们只有29.6%,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到了73%的最高峰,政府的被压缩,但是现在政府给我们扩大,所以我们从高峰开始下降,我们估计2013年只有70%以下,不到70%,2014年房地产开发所占的那块按竣工计算我们占的更多,这样有一个额外的因素,就是后面要讲的保障住房和房改会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从2009年开始计算,我们还可以往外计算,在2004年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4年以前我们每年竣工的房子是卖不出去的,销售量小于竣工量,但是那部分基本上不用算,因为竣工量有一部分是不可销售的,到2004年以后我们销售的房子超过了竣工量,这是国家统计报表中谈的,2009年到2013年预售了55亿平方米,我们竣工了43亿平方米房子,里头相差十亿,现在盖的房子里头有十亿平方米已经卖掉了,但是已经竣工的房子里头是不是都能卖呢?不是。
如果按正常计算,房子全部卖掉,把车库全部卖掉,大概有20%的房子是不计算在销售面积里面,因为在统计局里头销售的车位的个数是另外一种计算,另外统计报表里还有一个不可销售的占比比重,如果把这部分从竣工里扣掉,也许加上非住宅部分要扣到30%,比如说万达[简介 最新动态]并不把房子都卖掉,有一部分商场做经营,如果算起来,大概有二十多亿平方米已经卖掉了,我们竣工里头看到一个很可怕的数据,什么呢?就是竣工率越来越低了。
我同事曾经在火车上问过我,发现没发现?最近我们跟统计局开一次欧座谈会要讨论为什么竣工率越来越低,现在竣工率降到了15%,什么概念?盖一个楼七年才能竣工,如果按2%算,也就是五年才能竣工,而过去我们三年竣工,出现的问题就是到底有没有这么多在施工的面积。如果没有这么多,按现在计算大概60亿左右,我们说有20多亿已经卖掉了,可能还有一部分商场、写字楼不卖的,可能还有20多亿是没有卖掉的,这就是如何用最新的办法来解决或者认识到我们现有多少不足,最值得怀疑的是如果我们建设部提出消化库存是第一位,库存量已经够大,那么我们中央政府为什么还要加快保证用户房和房改的建设速度呢?难道我们领导都傻吗?不知道这样会增加库存吗?我们只能解释为当中国经济是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时候,所有的行为会不顾经济规律现实而去研究这些问题。
一到七月份的时候我们看到我们销售额积压了2.4,大概少了将近三千亿,销售面积下降7.6%,大概少了四千万平方米,这两个数据对于市场影响真的那么大吗?有一个如何认识,三千亿对我们完成四万亿投资来说是非常小的投资,如果按销售面积算我们大概按五亿八千万的销售面积里头,四千万的销售面积也是很小的数,但是为什么在市场引起那么大的反映。
其实在去年大家一片大好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人们认为北京是一线城市应该好,其实并不好,北京是-2.1%,为什么呼和浩特会第一个成为中国取消的,就是因为它是负的,我们可以看到无锡,去年、前年开始把大量的企业从无锡搬走,为了保护太湖安全问题,把有污染的企业都搬走,于是很多人跟着企业搬走了,从此以后我觉得无锡房子开始下降,包括销售下降的过程中很明显,有些城市是高增长,有些城市是趋于普遍下降的情况,其实大家在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不去细分情况。
我个人认为最严重的是两个措施,一个措施就是利率产生起伏的,另外一个就是保证住房,利润率可以看出来从0.85倍到1的利率大概相差十几万块钱,20万左右,从66到79万6差了这么多,按正常来说大约一百万的贷款额要差二十万,换句话说当开发商10万块钱的时候,消费者没有任何收益,房子不便宜还得多付十万块钱的利息,十万块钱顶了销售费用,另外十万块钱还得多付,其实房屋的资产价格并没有因此而上升,所以利润率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第一要素,而利率的变化,尤其是五千块钱的家庭收入一个月可以花四千块钱,房地产两千块钱,占40%,但是利润率一涨,同样的房子,同样的价格你需要交三千块钱的利息和还贷,已经变成60%用于还债,也就不符合贷款资格。北京已经出现了很多居民,因为按揭贷款问题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房子,就是因为银行太黑了,所以我们会把更多的钱变成银行的利率而不是变成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