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繁體

首页 > 水产 > 其它类别返回

茭白泥鳅共生养殖模式详解,升级版引入养猪,打造生态循环养殖

 浙西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地处钱塘江上游,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境内的乌溪江水质常年保持I级地表水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72.9%,同时当地政府全力打造土壤、水质、空气等立体的产地环境保护系统为放心农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衢江区1.8万hm2的农田中,茭白种植面积就高达300hm2。衢江区在茭白-鳖套养技术已成熟的启发下,从2013年开始探索茭白─泥鳅套养模式,又成功的摸索出了一套较成熟的套养技术和模式。在茭鳅共生模式下,以一个生产年度计算,单季茭田:每亩可收获鲜壳茭1200kg、成品鳅120~150kg;双季茭田:每亩可收获鲜壳茭3000kg、成品鳅120~150kg。以2015-2016年一个生产年度的双季茭田为例,茭白平均价格5元/kg,青鳅平均价格50元/kg,每亩田可获收益21000~22500元,除去生产成本(包括场地费、种苗费、人工费、建设费、饲料费和其他费用)约5000元/亩,可获利润16000~17500元/亩,比单种茭白可增效5000元/亩。nAI四川养殖网
    茭鳅共生模式除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茭鳅共生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不仅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同时由于更少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产品也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因此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果将此模式向周边的水生蔬菜产业区辐射推广,可带动衢江区数百公顷田由分散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高效、立体、生态和绿色的现代化农业转型,大大提高种植户收益,促进该产业链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nAI四川养殖网
    一、田块选择与改造nAI四川养殖网
    1、茭白田选择nAI四川养殖网
    养殖泥鳅的茭白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田块向阳、干净、无污染。面积以1~2个单位的亩为宜。nAI四川养殖网
    2、田间工程建设nAI四川养殖网
    田间工程建设先要进行田块整改,整改时要开挖鳅沟和鳅坑,以保证泥鳅的正常活动。鳅沟为“田”字或“井”字形,宽度和深度各50cm,鳅坑设在对角或四周,宽2m,深80cm,鳅沟和鳅坑相连。在开挖鳅沟和鳅坑的同时,利用土方加高田埂,使其高出田块50cm左右。注、排水口对角设置,相互独立,便于水体的充分交换。nAI四川养殖网
    泥鳅善逃,除了牢筑堤埂外,还必须在四周建立高约0.8m的防逃墙,防逃墙可选用聚乙烯网片,下埋30cm,每隔3m打一个木桩。注、排水口需安装两道防逃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防逃墙和防逃网的建立,不仅可以预防泥鳅的外逃,还可以防止蛇、蛙等敌害生物的入侵。nAI四川养殖网
    二、茭白栽培技术nAI四川养殖网
    1、茭白栽植nAI四川养殖网
    茭白忌连作,一般3~4年轮作一次。单季茭白5月底至6月中旬进行定植,9月底10月初收割;双季茭白7月初定植,10月底收割第一季,次年5月收割第二季。定植时以一根带根的老苗为一株,需浅栽,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定植行距1m,株距0.5m,每亩种植1300株左右。品种应根据情况合理选择,主要考虑产量、品质、熟期和抗性等几个方面,在浙西地区以“浙茭6号”为主。nAI四川养殖网
    2、茭白水肥管理nAI四川养殖网
    茭白既是水生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不能断水,又是出水作物,水位不能太深,所以水位要根据茭白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调节。茭鳅共生模式下,茭白田水分的管理主要依据茭白的生产需要兼顾泥鳅的生活习性。一般掌握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的灌水模型。nAI四川养殖网
    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茭白定植前每亩施有机肥800kg左右,此后根据茭白的生长情况进行1~2次追肥。追肥时为减少对泥鳅的影响和伤害,需先排浅茭白田水,使泥鳅进入鳅沟、鳅坑内,再进行全田施肥,施肥后逐渐加水。nAI四川养殖网
    茭白生长后期,应勤剥枯叶黄叶(10天一次,2~3次),不仅能增强通风和采光,还能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剥下的枯叶黄叶留在田里,可做肥料,也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nAI四川养殖网
    3、茭白病虫害防治nAI四川养殖网
    茭白病虫害的防治应以绿色防控为主、用药防治为辅的策略。通过绿色防控可大大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提升茭白、泥鳅的品质和效益。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物理防控和泥鳅吃草灭虫的作用,茭白田基本可以做到不打药。若在确实需要打药的情况下,则一定要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如二氧化氯、五黄多维、阿维菌素等),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喷药时应加深水体,确保水体中的药物浓度对泥鳅无害,结束后立即换注新水,将对泥鳅的影响降至最低。 https://46659.com
  •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上一篇: 夏季高温酷暑泥鳅养殖的水质管理

    下一篇:泥鳅苗种培育技术关键点分享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