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在天然水域中的抗病力很强,染病机会很少,但在高密度养殖时,如果管理不善,会导致疾病发生,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一、发病原因
鳖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放养密度过高,规格大小不整齐,引起争夺残食,相互撕咬,出现伤、残、弱鳖而感染疾病。二是养殖过程中水质恶化,粪便和残饵过量积存,引起各种有害细菌和藻类大量繁殖,病原体孳生,从而发生传染性疾病。三是投饵缺乏规律,饵料数量和质量有问题,鳖经常处于饥饱无常的状态,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四是冻害和暑害,尤其在稚、幼鳖越冬期间,很容易遭受冻害而造成大批死亡;另外,在炎热的盛夏季节,没有采取必要的降温防暑措施,池水温度过高,食欲减退,体质消瘦,抗病能力降低。五是将伤残鳖人池饲养,尤其是从外地引进野生鳖种时,混进了伤残甲鱼,特别是用钩子钓的鳖,在饲养初期容易染病死亡,并导致健康鳖发病。六是其他因素引起的病害等.
二、鳖病的预防措施
疾病预防,既要注意消除病原,切断传播和侵袭途径,又要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增强鳖的抗病能力,常用的预防措施有药物消毒、投饵“四定”、加强饲养管理和免疫预防等。
1、药物消毒
①池塘消毒:在放养前一般用100 ppm~150ppm生石灰或10ppm~20ppm漂白粉彻底消毒;放养后常用100ppm福尔马林消毒。
②用具消毒:小型工具在使用前用100 ppm硫酸铜溶液浸泡5min以上,大型工具可在日光下曝晒后使用。
③鳖体消毒:在苗种放养或分养换池时,要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常用药物和消毒方法如下:
食盐浸洗:水温15℃~30℃时,用2.5%的食盐溶液浸洗10min~20min,可杀死体表寄生虫。
高锰酸钾浸洗:用10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min~lOmin。饲料,要先用水冲洗,再放在5%的食盐水中浸泡5min后投喂,稚、幼鳖饲料中最好有计划地拌人防病药物等。
2、坚持“四定”投饵。即投饵时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使鳖摄食规律化,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3、加强饲养管理。要每天巡池,发现水质变化要立即换水,并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残饵要及时消扫,要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及时进行分档饲养,对已受伤或患病的鳖,应及时隔离和防治疾病,防止疾病蔓延。
4、免疫预防。接种疫苗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疫苗最好在头一年制备,或在放养前购买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效果均好。
三、常见病的防治
鳖病可分为由细菌、霉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鳖病,和由寄生虫引起的侵袭性鳖病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疾病等三大类;其中最严重和普遍的有红脖子病、腐皮病、红斑病、水霉病、脂肪代谢不良病和出血病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三种:一是体外疗法,如浸洗法、遍洒法和涂沫法;二是口服疗法,将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三是注射疗法,分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肌肉注射一般在后肢基部,注射深度为1 cm~1.5cm,腹腔注射要注意不伤及内脏。注射法用药剂量准确,且吸收快、疗效好。
1、红脖子病病原体为嗜水气单孢菌。
症状:主要症状是腹甲部出血及具出血性斑点,颈部发红充血肿大,严重时口鼻出血,全身红肿,眼睛混浊发白以至失明,肝脏淤血或出现血斑,肠道糜烂。此病危害严重,传染快,死亡率高,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鳖都可发病,流行全国各地,多发生于早春到初夏,尤以3---6月为甚。池水水质不良、氨含量过高、突然变更饲料和其他饲养条件、甲鱼体表受伤等因素都可以成为该病的诱因。
防治方法:一旦发病,应立即分离隔养,并尽早治疗。一是用土霉素等抗菌素或碘胺类药物拌人饵料投喂,每千克鳖第1 d用药 0.2g、第2-6d药量减半;二是注射土法免疫组织浆疫苗,剂量为每千克鳖用1mi~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