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理投饲。
旱灾未解除前,应减少投喂量,加强有氧投喂策略,日投喂量应为正常投喂的70%~80%;调整投喂技术,做到早晚各投喂一次,并采用8分饱食投喂法,减少饲料浪费和因饲料浪费造成水质污染,保持水质清洁;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残饵,保持水体环境良好。
病害防控技术
干旱期池塘水位低,养殖密度加大,鱼类之间相互感染病原的机率增加,就会造成鱼类抗病能力降低,一旦发生病害,传染速度加快,因此要特别防止爆发性鱼病的发生。
1.加强日常管理。
坚持每日数次巡塘,注重日常管理,密切观察养殖品种的变化,发现问题,正确应对,减少旱灾损失。注意观察鱼群活动和吃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鱼病检查和相应的治疗。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定期对养殖水体泼洒生石灰、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增强鱼类抗应激能力。2.加强应激管理。
水质不稳定、气候环境差、酸碱度变化大及温差大等应激强度较大时,养殖鱼类容易感染病患。可全池泼洒三宝高稳VC(150~250克/亩)、葡萄糖(2~3公斤/亩.米水深)和黄芪多糖(100克/亩),增强鱼类的抗应激能力。泼洒后4~6小时,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消毒,扑杀细菌和病毒,有效控制水产养殖鱼类疾病的爆发。3.加强增氧措施。
改善水体循环,消除池塘底部缺氧,使用底层增氧机和在天气闷热、下雨天及平时晚上12~1点全池泼洒以过碳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片状增氧剂200~300克/亩。
4.加强危机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和养殖经验,提前实施危机管理:(1)拌喂优质稳定VC(1~2克/公斤饲料),增强养殖鱼类抗病和抗应激能力;(2)增加池底溶氧(半夜使用以过碳酸钠为主要成分增氧剂200~250克/亩),增强养殖鱼类活力,减少细菌增殖;(3)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杀灭细菌和病毒,保持水质稳定;(4)降低投饵量,减少残饵和污物,降低病原菌的营养供给;(5)发生病害应立即全池泼洒三宝高稳VC(200克/亩),提高养殖鱼类的抗应激能力,有利于鱼类健康恢复和发挥消毒剂的消毒效果;(6)使用好氧的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改良水质,注意使用微生物制剂前一天晚上每亩用过碳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片状增氧剂,并在使用前3~4小时使用一次快速增氧剂并持续开动增氧机,发挥好氧微生物制剂的功效,达到改良养殖水质的效果。
苗种补放技术
持续干旱影响水产亲本和苗种生产,造成苗种供应不足和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渔业生产。春季是苗种繁殖季节,由于早春缺水,亲鱼培育过程中水质条件较差,亲鱼未经过流水刺激,导致亲鱼性腺成熟差,怀卵质量下降,繁殖过程中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均下降。一些苗种场因缺水处于半生产或未生产状态,使得部分地区的苗种供应告急。
1.做好亲本调配和培育,确保苗种生产供应。
(1)查清亲本存量。及时查清亲本损失数量,根据亲本标准及苗种生产计划,及时补充、调运亲本。
(2)强化亲本培育。加强亲本饲养管理,加强营养,补充能量,促进亲本正常发育,确保用于繁育生产的亲本数量和质量。
(3)亲本异地培育。持续干旱导致亲本培育水面严重萎缩,对于能转移的亲本,可异地租赁水面培育,将干旱地区的亲本转移至非干旱地区保护和培育,来年再运回当地进行苗种生产。
(4)野生优质亲本的利用。对于四大家鱼、虾类等以野生种为主要亲本来源的种类,可从当地或异地湖泊、河流甚至沟渠等水域收集野生亲本,进行驯养和培育后用于苗种繁殖。
2.做好苗种繁育工作。
(1)改善池塘育苗硬件设施。加固池埂,减少渗水量和渗水的重复利用,新开池塘和塌陷严重的池埂,渗透水量相对较多,需加宽池埂,并在池埂适当部位开挖深沟,重新填埋泥土,堵住渗水。渗水比较分散的池埂,在池埂外侧开挖浅沟,收集池埂渗水。收集的渗水用氯制剂消毒后重新注入池塘。水位降低后,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的增氧效果下降,注意增加开机时间,或配备底层管道增氧设施,增加水体溶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