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水质调控技术
1.合理和节约用水,保障重点水面用水。
(1)科学调度渔业用水,协调解决各行业用水矛盾。对于兼有灌溉功能的池塘和小型水库,要协调好渔业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制定科学的用水调度方案,必要时确定最低水位线,避免多重损失;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过塘水”,即先水过塘、再灌溉农田的办法,科学调配、充分利用有效的水资源。
(2)加强养殖用水调剂,保障生产正常开展。
干旱引发池塘水体蒸发,造成养殖密度增大,水质恶化,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一是要保障养殖用水。采取筑坝蓄水、疏浚沟渠、引水灌溉、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等有效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度渔业生产用水,满足养殖需要。
(3)本着科学合理和节约用水的原则,适当减少换水频率,提高水的利用率。对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做好池塘蓄水工作,保持较大的水容量。
(4)搞好池塘、养鱼稻田的渗漏检查和维修,发现渗漏及时进行修闸堵漏,减少水的浪费。
(5)修复、添置提灌设施,确保供水顺畅。
(6)优先保证亲鱼和鱼种池塘的用水。旱情严重的地方,应采取并塘或转移的方法,保存亲鱼和鱼种。并塘或转移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运输时,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
2.想方设法增加池塘蓄水量,保障养殖生产。
(1)有条件的地方还需要采取临时性打小型机井提水,组织排灌机械,加注新水,缓解供水矛盾。
(2)加深池塘水位,改善水质、降低水温与水体载鱼量。
(3)如不能加水,则协调养殖户之间的关系,对即将干枯的池塘,将苗种集中转移到水源较好的池塘暂养,待旱情解除后再放回原塘饲养。
(4)网箱养殖区将网箱移至较深水域。
3.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加强水质调控。
(1)控制水位。高温季节易出现水温分层、水质恶化现象。故要将水位控制在1.2~1.5米,既有合适的水温,又可稳定水质。
(2)干旱未解除前,减少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杂物,保持水体环境良好,减少施肥量,保持良好的水质。
(3)干旱期要清除池内漂浮物,将未腐烂的杂质捞起,以免引起水质恶化。
(4)切忌池塘内堆积绿肥和施用人畜粪尿、饼肥等有机肥。
(5)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池水的蒸发严重,所以应保证池水溶氧充足,及时开启增氧机。遇阵雨或闷热天气适当延长开机增氧时间,防止发生泛塘。
(6)采用生石灰调节和改善水质。每隔10~15天,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
(7)采用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水质。条件好的地方,可施用EM菌、活水宝、光合细菌、底改净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及底质。
(8)采用生物方法净化水质和降低水温。外来水源有限的池塘,在保证基本养殖水位的前提下,可利用池塘面积10%左右的水面设置浮床,移植种植红菱、水浮莲、水葫芦、空心菜等浮性植物,以净化水质和降低池水温度。
(9)备好增氧粉等急救物资,可以在发生严重缺氧浮头、意外停电等情况使用。
(10)加强夜间巡塘观察,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雷阵雨强降温、强对流可能对鱼类引起泛池,要做好充分准备。
科学投喂技术
针对干旱反常气候,许多地方缺少水源,鱼类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饲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选择优质饲料。
投喂高质量稳定性好的配合饲料,不投劣质和冰鲜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注重蛋白质营养。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适当投喂精料,增加蛋白质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