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立合理的成本与费用明细科目,是预定控制目标的基础
规模化猪场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
1、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与生产直接有关的费用
这类费用有的直接用于养猪生产,有的则用于管理与组织养猪生产。其划分的若干成本项目大致有:生产区内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津贴;分别按工资总额按国家规定提取的福利费、工会费、教育费;各猪群耗用饲料费;兽药费;种猪费用摊销;生产区内能直接计入各猪群的猪舍和专用机械设备设施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生产区内能直接计入各猪群的低值工具、器具和生产区人员劳保用品的摊销等低值易耗品费用;猪场耗用的全部燃料费;猪场耗用的全部水电费;零配件购置及修理费;办公费;生产用运费;差旅费等。
2、期间费用:指猪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养猪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属于某一时期耗用的费用。
这些费用容易确定其发生期间和归属期间,但不容易确定它们应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所以期间费用不计入养猪生产成本,不参与成本计算,而是按照一定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进行汇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规模化猪场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指猪场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期间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津贴及奖金;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全体员工的养老保险费;猪场负担的电话费;医疗保险费;除计入“生产成本”以外的办公楼、设施、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财务费用(指猪场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利息支出;利息收入等)、销售费用(指猪场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将生产成本和费用合理划分为若干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能够反映猪场在一个时期内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各是多少,可用于分析猪场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支出水平,比同期升降的程度和因素,从而为猪场制定增收节支及成本与费用控制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据了解,某万头猪场通过财务预算方案的控制,仅饲料费用一项开支,每年就可降低生产成本26.78万元,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二、制定成本与费用控制目标,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要对规模化猪场的成本及费用开支做到合理控制,年初就应根据本单位本年度的出栏商品猪头数和预期实现的销售收入,编制出详细的年度成本与费用开支的预算方案,该方案应该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所有可列支的明细项目,制定的依据应该是猪场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本单位近两年来有关成本和费用支出的平均数值。在本年度的工作中,应根据月度成本与费用支出报表与预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比分析,可及时发现成本费用控制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哪些指标已经达到和超过,存在的什么问题等。这样,就可在有效使用现有资金、降低行息的同时,有利于抓好内部挖潜、堵塞各种漏洞和不合理的费用支出,从而达到促进增收节支之目的。
三、制定生产监督与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1、各环节的原始记录,是实行计划生产的参数和依据
这些参数应包括:哺乳成活率、保育成活率、情期受胎率、产活仔数、每年每头母猪断奶胎数、母猪淘汰率、饲料转化率、日增重、平均出栏天数等。这些参数应是近几年内正常生产的平均数字。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各环节的参数一定要齐全,否则所定的计划与实际生产情况差异较大,造成生产过程的堵塞和圈舍的浪费,不利于降低每头出栏猪所分摊的折旧费用。
2、生产组要定饲料、定药品、定工具、定能源消耗计划
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猪只对饲料、药品、工具、能源等的需要量也各有所不同。把长期以来各环节的实际使用量平均分配到各头猪的数字作为参数,然后以这些参数为依据,计算出各环节的需要量,作为监督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指标。
3、跟踪生产,适时检查,及时调整
全年生产计划制定以后,整个猪场都围绕这一目标按照生产周程序开展工作,但计划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成绩,计划与实施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受胎率可随母猪的年龄、胎次、环境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动较大,原计划每周配种的头数,则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致使原定每周所产的窝数不一定能按时完成。因此,对猪场的生产计划的执行与完成情况应有严格的监督和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从中找出未完成任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在下周和以后的工作中予以弥补,确保年度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进而降低养猪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