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边千头线、下边一根针。”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乡镇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他们的责任很重大。然而,钱没有钱、人没有人、多方压力聚在一起,他们的困惑也不小。
愁 钱
潜规则不能用,显规则又没有
跑项目、争资金越来越难。过去,乡镇一般都会跑上级部门和领导喊项目、争资金,这“跑”当中当然会有“送”。现在可是不行,一般人是不敢“收”了,而“送”了的做帐也困难得多。尽管还是有“送”有“收”的,除非是关系特别好和胆子大的。
如果不跑项目、不争资金,不仅是乡镇财政难以为继,更是做不出工作和政绩。可是这些项目资金的安排体制,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掌握在部门和领导手里,显性的透明的民主的财政规则还没有完成,使得基层十分困惑。
愁 人
有奉献没实利,积极性难调动
基层公务员涨工资不够明显,又不允许基层发钱,干部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现在,“为官不为”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不如从前,一个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待遇与过去相比较下降了。
过去,可以靠一些利益刺激,来激发一些干部的热情,眼下似乎是潭死水,只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办,没有任何的灵活余地。
现在虽然是加工资了,可干部还是觉得太少,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甚至还没有原来的水平。在这个“利益为上”的时代,想要一下子提到“奉献理想”的高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愁 位
改革政策频出,干部难以安置
时下,基层干部对于一个接一个的行政改革十分敏感。机构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公车改革,这里面都直接涉及到干部的切身利益,比如职位、待遇、权力。那些多出来的领导和干部,又该如何消化和安置?都让他们退下来恐怕也不现实,尤其在一些基层,现在普遍是年富力强,大部分四十岁左右。
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当前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不够科学、不够完善,能上的几乎靠资历,当然肯定有关系和后台的因素;能下的几乎靠年龄,到了年龄就退下来,当然也会有违法违纪等方面。而从工作能力和政绩等方面来建立能上能下机制,还真是不完善。
来源:新华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