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彭水自治县新田镇石龙村,干净整洁的人行便道,直通各个地块,绿油油的红薯苗和长势喜人的玉米,与村民在田间劳作的场面融为一体,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党支部书记罗远周说,红薯作为村里的传统农作物,家家户户都种,今年全村种植的红薯面积达到了2000亩。今年该村的种薯基地还为全县提供600余万株红薯幼苗,全村出售红薯幼苗收入近50万元。
近年来,新田镇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公司落户石龙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红薯种植,村民既不担心红薯的销路,也不担心红薯的销售价格。
罗远周说,石龙村有一群勤劳、智慧的村民,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中也摸索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将猪粪和薯渣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农业,即:一部分红薯养猪,一部分红薯加工成淀粉,一部分猪粪返回种红薯肥土,一部分薯渣和猪粪饲养蚯蚓,蚯蚓再卖成钱。
在蚯蚓养殖基地,养殖负责人何小江用锄头小心翼翼地翻开一片湿润的土壤,里面红色的蚯蚓密密麻麻,纷纷蠕动个不停。
何小江说,基地在今年3月份引进了这些蚯蚓,现在还处于繁殖阶段,按目前的繁育情况看,繁育得很好。
在引进蚯蚓的同时,他和几名村民经过了专业的养殖技术学习,现在基地的蚯蚓养殖床就地取材,严格按照45%的薯渣、45%的猪粪、10%的稻壳制成,无论是在促进蚯蚓快速生长、繁殖、增重等方面,配方都是最合适的。加上猪粪本身含有大量有机物,而且温度和湿度也特别适合蚯蚓生长,红薯经加工成精淀粉后,剩下的薯渣也成了养殖蚯蚓最好的资源。
“我们村里的养猪场,可同时容纳养殖10000头生猪,目前,存栏生猪保持在500头左右。”罗远周自豪地说,石龙村巧妙地将种植业和养殖业高效结合在一起,“污染源”转眼间就成了发家致富的“宝贝”,一环扣一环,彻底实现了生态农业的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