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宜宾市农业局组织国内外知名蚕业专家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宜宾市生态桑(饲料桑)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
会上,来自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秦俭等专家组一行就宜宾市生态桑(饲料桑)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分别从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市场分析与预测、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项目建设主要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集、效益与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报告指出,发展多元化蚕桑产业的重点方向是生态桑和饲料桑,生态桑发展符合我国生态治理的国家重大需求,饲料桑是解决我国饲料蛋白源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而将二者有机结合,构建以生态桑为基础,以饲料桑为主导产业,形成生态治理、特色养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饲料桑产业,以绿化环境、石漠化治理、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定位于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努力把宜宾打造成为中国最大饲料桑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基地。
在认真听取报告后,评审组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宜宾市生态桑(饲料桑)产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该项目在规划面积、土地流转、信价比优势、市场调查、特色亮点打造等方面的细化和落地,并原则通过该项目评审。 。
延伸阅读:
宜宾市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其中丘陵、中低山分别占45.3%和46.6%,平坝仅占8.1%。同时在山地和丘区有4.7%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8%跑水跑肥跑土的“馒头山”区域。长宁、高县、筠连、珙县、兴文、屏山6个县均被国家和省列为石漠化重点监测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宜宾蚕桑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培育了2个从事蚕桑生产的省级龙头企业 ,各类蚕桑技术人员200多人,蚕桑行政和技术推广管理干部100人以上。截止2013年底,全市有桑园资源近40万亩,其中投产桑近26万亩;实现蚕桑产业综合总产值33亿元,其中蚕农茧款收入5.0亿元;通过桑园立体种、养、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休闲观光蚕业,实现农民增收10亿元;丝绸工业全年产值18亿元。从2011年开始启动的高县、珙县9个乡镇、52个村相对集中连片的“宜宾市丘陵山区10万亩循环高效产业带”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万亩亿元”、“银珠新村”、“桑树改造馒头山”、“桑树治理石漠化”等生态高效示范带动模式初步建立。宜宾具备了一定的桑产业基础,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