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繁體

首页 > 资讯 > 国内信息返回

四川省阻断家禽血吸虫病成效显著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郭  莉,阳爱国,毛光琼
  四川省什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  娟
  四川省丹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俊凯
  四川省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文昆
 
——三种防控模式实现五大工作转变
  2006年以来,按照《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要求,四川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防控”的原则,依托国家农业血防综合重点建设项目(简称“血防项目”),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治疗、检疫”的技术基础上,将家畜血吸虫传染源控制技术与发展农业生产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技术有机结合,根据不同流行疫区、不同流行类型的具体情况,在丹棱、什邡、西昌三地分别设立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示范点,开展“依托现代农业发展,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结合灾后新农村建设,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三种综合防控模式的示范建设和推广,取得了治病与治穷,防病与发展双赢的巨大效益。 
  1   综合防控模式的内容 
  1.1  发展现代农业,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1.1.1  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通过机械化作业既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能,同时杜绝了耕牛因田间作业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 
  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行水改旱,将水稻种植改变为水果、葡萄、花草苗木等旱地经济作物种植,提高种植效益。 
  调整养殖结构,减少耕牛饲养量,发展肉牛或奶牛养殖,发展小家禽等替代养殖,改变传统的散养、放牧饲养方式,提倡牛只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饲养,配套建设沼气池,无害化处理耕牛粪便,既可以开发新的能源,变废为宝,又可有效杀灭虫卵,消灭传染源,净化环境。 
  1.1.2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在钉螺易于孳生的水塘、低洼积水地,通过改扩建或新建鱼池,对钉螺的孳生环境进行改造,养殖鱼和水禽,利用生物灭螺,减少钉螺孳生面和钉螺数量。对冬水田、下湿田进行改造,开挖排水沟渠,使之能排能灌。改种水田作物为旱地经济作物,改造了环境,减少了人畜因下水作业而感染的机会,增进了疫区群众的血防意识,逐步形成群防群控的血防工作新局面。 
  1.2  结合灾后新农村建设,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将受灾严重的什邡、北川、彭州和绵竹四个血防疫区纳入血防项目建设的范畴,并在什邡市探索将灾后新农村建设和血吸虫病防控相结合的新途径,通过几年的实践,成功建立了灾区血吸虫病防治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新途径。 
  1.2.1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消灭血吸虫并促进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借农村灾后重建的契机,在疫区整体布局,重新规划农村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了农业生产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和经济发展中的利益激励机制,使人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习惯的改变,在追求生产利益的同时根除血吸虫病。具体就是对现有钉螺分布的水田进行水改旱,并整体规划种植旱粮或旱地经济作物。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其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带动新农村建设。 
  1.2.2  通过循环经济消灭血吸虫病。借灾后对旧房重建的的契机,以“公司+农户”、“猪、鸡、牛(养殖业)-沼-菜(种植业)”为主线,协同发展农村旅游观光业,采用集体化经营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以原有的自然村落为单位,按照相应的规划设计、统一的房屋建筑模式,进行集中或旧地重建,统一规划出专门的养殖区和种植区,对于养牛的散户,专门规划出牛圈,防止散养。 
  立足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生态环保为载体,大量种植有机大米、绿色蔬菜。养殖中心点建沼气池集中供气,帮助养殖场处理粪污,为村民提供燃气,为种植大户提供有机肥料,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1.2.3  通过农村新社区建设消灭血吸虫病。主要以改善灾后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城乡统筹作为消灭血吸虫、建设新农村和解决城乡二元矛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散而乱的村落,通过灾后重建改造成为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探索出了一条消灭血吸虫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什邡市示范建设期间,有效地切断了传染源,血防成果得以巩固,疫情大幅度减轻,缩小了血吸虫病重疫区范围,到2012年底,全市减小钉螺孳生面积202万平方米,使全市血吸虫感染率控制在1%以下。 
  1.3  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1.3.1  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大力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及法规政策,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社会氛围。推行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树立卫生的新观念,提高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促进行为转变,杜绝血吸虫病的发生。 
  1.3.2  转变耕作模式,发展特色经济。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深化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优质鲜食葡萄种植,在葡萄架下养鸡、冬季间作蔬菜,改变钉螺孳生环境,进行生态灭螺。大力发展沼气,通过沼液还田,实现产品绿色无公害,引导农户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整合农能办、水利、农业、林业、文明办等多方资源对沟渠、道路进行硬化,建立和完善“鸡-沼-果-蔬”生态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3.3  推行家畜圈养,发展非易感动物养殖。改变原有家畜的敞放模式,推行家畜圈养,减少家畜感染率,每年进行家畜查治,减轻患病家畜粪便对有螺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对牛、马、猪、羊、犬实行圈养和拴养,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禁止动物在沟渠、河塘、杂草地带放牧,采取腐熟堆肥和沼气池发酵相结合的方式对动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杀灭血吸虫卵,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染源和动物感染。大力发展非易感动物养殖,充分利用鸭、鹅等非易感动物可进行生物灭螺的生物特性,在有螺水域、稻田放养鸭、鹅,让鸭、鹅啄食钉螺,减少钉螺数量。  [ 四川养殖网 https://www.46659.com ]
  • 上一篇: 郫县2012年农机购置大型机具补贴情况

    下一篇: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运行经费的调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