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在新的形势和挑战下,中国正在逐步明晰一种新的“粮食安全观”,尽管它尚未被切当定义,但其内涵已初露端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央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对本社记者表示,近些年政府采取的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和实践均能显示,一种新的粮食安全观正在中国形成,而且内涵在不断丰硕。
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实现50年来的首次“七连增”,并创下新的总产历史纪录、达5.46亿吨,这也是首次连续四年保持总产量5亿吨以上。
中国目前拥有粮食贮备近2亿吨,远远高于粮食安全的警戒线。近10年来,中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
然而,这些并非意味着中国粮食安全“安枕无忧”。
快速产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18亿亩耕地红线的守护,粮食安全体系中结构平衡矛盾的突显,天然劫难影响的加重,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空间缩小趋势下的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等,都是中国今后“主要靠自己养活自己”的不可回避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记者说:“中国新的粮食安全观主要体现三大方面的转变。”
它们包括:由侧重海内粮食供需平衡转变到统筹海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由“调解余缺”为目的的被动粮食入口转变到以“结构平衡”为目的的对市场紧缺品种主动入口;由夸大粮食出产环节的增收转变到涵盖出产、畅通流畅、消费的全粮食工业链效益进步。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日前接受农业部官方网站采访时指出,中国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和区域结构矛盾凸起,投入品和劳动力价格也呈上涨趋势,越来越直接影响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
危朝安表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粮食出产要在确保总量基本自给的同时,注重品种和区域结构平衡,重点确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物种完全自给,并增加市场紧缺品种的出产和供给。
目前,中国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物种自给率保持在100%,但粳稻供求形势偏紧,大豆的供给缺口较大,玉米预料也将不再供过于求。
当前,中国的粮食需求总量在5.25亿吨左右。今后,主销区努力不乱粮食产量,产销平衡区力争不乱增产也是中国粮食安保政策的一个积极强化。
受访的粮食安全题目专家们以为,新的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原则是“立足海内,借力国际”,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乱在40%以上,棉糖基本知足海内消费需求,蔬菜实现不乱供给。
“但是,新的粮食安全观是以世界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为起点,夸大世界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基础。”李国祥说。
粮食安全题目一直摆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事务的重要位置。自2004年以来中心连续7年颁布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
不久前闭幕的中心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将不乱发展粮食出产作为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指出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进步单产。
2008年11月发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2008-2020)》,从粮食安全面对的挑战、主要目标和任务、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做了系统而明确的规划。
在该规划中,进步粮食综合出产能力、利用非粮食品资源、加强粮油国际合作、完善粮食畅通流畅体系、完善粮食贮备体系、完善粮食加工体系等,被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