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的概念来源于“人本主义”对动物的分类,此法将动物一般分为食用动物、役用动物、玩赏动物、医用动物、实验动物和经济动物E类。因此,经济动物不单指哪一种或哪一类动物,它具有下述三个特征:
1、产品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相对于一般动物产品而言使用价值较高,用少量产品可获得很大的效用,如麝香、鹿茸和高质量的貂皮。
2、饲养经济效益好。经济动物产品的价值应高于饲养成本。
3、有一定的驯化程度,或经过努力可以驯化。
因此,经济动物的概念可定为:除家畜家禽以外,全身或生成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半驯化或可驯化动物。
目前人们所开发和饲养的经济动物,基本上包括如下几类:
毛皮动物:以毛皮为主要产品,如水貂、貉、狐、麝鼠、海狸鼠、水獭、艾虎、獭兔等。
药用动物:以提取或生产制作药物为主要饲养目的,如(茸)鹿、麝(香)、熊(胆)、蝎子、蜈蚣、土元等。
食用动物:以提供特种动物食品为主要饲养目的,如肉狗、肉鸽、鹌鹑、鹧鸪、牛蛙、甲鱼、蜗牛等。
玩赏动物:作为人的玩赏品或伴侣而饲养,如伴侣狗、猫、玩赏鸟、金鱼、热带鱼等。
此外,人们还常根据动物的类别将经济动物分为特种哺乳动物、特种水产动物、特种禽类动物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动物的类别还会不断增多和变化,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如梅花鹿、马鹿已由传统的药用逐步向药肉兼用转化。
一、饲养经济动物的意义
1、提供高档动物产品,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数量多、质量(花色、毛绒)优于野生动物的毛皮,更多的野味佳肴,足量的动物药材,多样美观的玩赏动物,能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发展城乡经济,增加饲养者的收入
经济动物产品经济价值高;可零星饲养,也可规模化经营;可在广大农村饲养,合理利用闲散劳动力和庭院场地,也可在城镇集约化饲养。
3、创造外汇,发展国民经济产品档次高、质量好,深受西方国家消费者欢迎,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
4、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人类经济的发展,对大自然的开发,造成动物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动物缺乏食物和生存的条件,时刻都有灭绝的可能。动物的灭绝不仅使地球上的物种减少,而且还会使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人工驯养野生经济动物,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起一定的作用。
二、我国经济动物饲养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动物养殖的种类繁多,初步统计达70种以上。有高等的哺乳类动物,如鹿类(梅花鹿、马鹿、麝)、熊类、犬科类(狐、貉)、鼬科类(水貂、黄鼬)、猫科类(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啮齿类(麝鼠、海狸鼠、水獭)等;有各种鸟类,如乌鸡、鹌鹑、鹧鸪、孔雀、环颈雉、红腹锦鸡、鸵鸟、雁类等;还有低等动物,如爬行类(蛇、鳖、龟)、两栖类(蛙、蛤蚧)、昆虫类(蜜蜂、地鳖虫、蚂蚁)以及蜗牛、蝎、蜈蚣、蚯蚓等节肢或软体动物。
养殖经济动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然而,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只有少部分的饲养者获取了经济效益,多数养殖者却赔了钱;同养一种动物,有人取得了效益、甩掉了贫穷,而有的人却越养越赔,养不了几年就被迫停产。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开发饲养的动物品种“杂、乱、多”
其中有众多野生动物经济性状不明显、开发驯化难度较大或产品根本没有市场;有的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动物,法律和生物学上都没有开发的条件。不加控制的开发宣传,会对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