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的生物学特性
石蚌(棘胸蛙)又名石鸡,属两栖类、无尾目、蛙科、蛙属。喜欢栖息于山溪、沟汊及其它阴凉、湿润、安静的中央。下雨前后爱腾跃,可跳80cm高,但驯养后则跳不高。石蛙体形扁平,头偏小,嘴宽且秃,与普通青蛙有很大区别。眼大凸出,夜间对着光线,似夜明珠般闪闪发光。前肢短粗,后肢长而粗大,趾间有蹼。石蛙的体色有好几种,最常见的为黄褐色。成蛙普通体长10~20cm,体重250~350g,最大的可达500g。石蛙生长水温为12~24℃,最适温度为18~22℃。其蝌蚪期食浮游生物,成蛙主要食昆虫类。人工养殖可投喂蚯蚓、蝇蛆和配合饲料等。当饵料缺乏时会呈现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石蛙开端潜于水底或水中杂草间冬眠。温度上升至10℃以上时,冬眠完毕,开端摄食活动。
蛙池的建造
蛙池应建在水源充足,水质清凉无污染,洪水不淹、旱天不干,阴凉、湿润、安静的中央。池边种树遮荫,落叶可供蛙荫蔽冬眠。
成蛙池
蛙池呈长方形,四周建墙,墙高1.5m左右,池与墙之间留有陆地。水面与陆空中积之比为1∶2。每口蛙池池水面积40m2左右,池深0.5~1m,池底稍向出水口方向倾斜。池两端设进、出水口。水边的陆地种树遮荫。
幼蛙池
池面积只需成蛙池一半,其他请求与成蛙池相同。
蝌蚪池
池面积10~15m2,池深0.5m。池壁和池底用水泥抹平,池底略倾斜,池端设进、出水口。池岸坡度要缓,以利于蝌蝌休息和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石蛙的繁衍
种蛙的选择
石蛙经过一年的饲养,到达性成熟。选择体重250~400g,无伤无病者作为种蛙。普通采用自然繁衍法。雌雄比为2∶1。雌蛙体型较宽,前肢短小,腹面细嫩润滑。雄蛙体型较大,前肢短粗,强壮有力,趾上及胸部有黑色小突出物,用手摸有明显觉得,能够依此辨别蛙的雌雄。
繁衍
石蛙普通从5月上旬开端产卵,直至9月底完毕。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盛产期,产卵期水温为18~22℃。性成熟的亲蛙在繁衍时节发出求偶的鸣叫声,借以招引对方。接触后双双抱对,雄蛙伏于雌蛙背上,雌蛙产卵后雄蛙即疾速射精于卵子上。一次产卵时间随产卵量的几而异,普通10~20分钟。产卵量随雌体大小而异,普通2300~4000粒。石蛙的卵呈圆形,动物极为黑色,植物极为白色。卵径1.3~1.5mm,卵外有胶质膜,卵产出后,吸水膨大,可达原卵径的2~3倍。其膜互相衔接成片状粘附于蛙池的两壁。卵刚产出时,有的动物极在上,有的植物极在上,待转位后,才全部是动物极在上。若还有植物极在上的,则为未受精卵。受精率普通可达90%以上。
孵化
蛙卵不能在土池中孵化,以防蛙卵跌落池底被泥土掩盖而形成胚胎死亡。孵化池面积不宜太大,普通4~5m2。池深80cm,水位控制在70cm。放卵密度为每平方米1000粒左右。孵化时间的长短受水温、天气的影响而稍有不同,天气好孵化就快,反之则慢。普通2~3天可孵出蝌蚪。刚孵出的蝌蚪很小,呈舌状,3~5天后变成头大尾小的蝌蚪。刚孵出的蝌蚪怕剧烈振荡,要尽量坚持孵化环境安静。当饵料充足营养好水温在19~21℃时,蝌蚪经40天左右长出前足,至70余天变态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