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的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水是鱼类及其他养殖生物的生存介质,水为这些生物提供了一个立体生活空间。淡水鱼类,从它的繁殖,生长到收获,死亡,整个一生都是在水中度过的,因此养殖淡水鱼类的水质条件是养殖产业中成败的关键。淡水鱼业对养殖水质要求主要包括:含适量的溶解盐类;溶解氧丰富,达到饱和为佳;含适量植物营养物质及有机物质;不含毒物;PH值在7左右、呈中性或弱碱性比较合理。但生产实际中,淡水养殖用水的水质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对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作一概述。>>参考阅读:水质与养鱼的关系
一、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1、含适量的溶解盐类
淡水中的主要离子为K+、Ca2+、Mg2+、C032-、HC03-、SO42-、CL-等,其数量约占水中溶解盐类总量的90%以上,但各种水体中各种溶解盐类的含量却是千差万别的,淡水的含盐量一般为小于1.09/kg。
2、DO指标
淡水中溶解氧饱和含量仅8-10ml/L,不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1/20,这表明淡水养殖水体的鱼类呼吸条件较差,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直接、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量的60%,因此溶氧是淡水养殖的一项重要的水质指标。溶解氧饱和含量随温度,含盐量升高而下降。一般来说淡水鱼养殖水体中溶氧范围在0.3-2.0ppm时不适于鱼生长;3.O-4.9ppm时,鱼可生存,但不充分;而溶氧大于5.0ppm时适于鱼类生存。
3、含适量植物营养物质及有机物质
养殖水体中要含有适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主要含有N、P及C、Si、Fe等微量营养元素,这也是淡水鱼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但每一种营养元素在水体中的含量要有一个度。过少了,鱼类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过多了,就会带来水体污染,致使鱼类死亡。因此,在淡水鱼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鱼类对各种营养盐浓度的耐受要求,以便合理施肥,促使鱼类在水体中的健康生长。
推荐阅读:四字诀判断淡水水质
4、淡水鱼养殖水体要求水体PH值中性或弱碱性较合理
PH对淡水鱼养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及生态因子,它对水质及生物有多方面的影响。在各国水产养殖的水质标准中,对PH要求范围大多为6.5~8.5,这只是鱼类及饵料对pH值要求的安全范围,而并不是养殖生长中的最适PH范围。在淡水鱼类生长的不同阶段,对PH的要求也各不相同,PH若变化过于频繁,对鱼类生长也不利。因此养殖水体要有足够的缓冲能力,避免PH变化过于频繁,总碱度大于1mg当量/L为好。
5、养殖用水除要求含盐量适当,溶氧丰富,近中性,含适量植物营养元素及有机物质外,还必须不含毒物,不显毒性。水中毒物容许浓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水中毒物量应不妨碍水体自净作用及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②水中毒物含量不得危害主要饵料生物及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繁殖;
③水中毒物含量不得使水产品带有异色、异臭、异味水产品内残毒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实际现在渔业水域面对的污染程度是非常复杂的,常常多种毒物共存,毒物的实际毒害浓度与与特定条件下试验结果常不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同一毒物作用于同一生物,其有害浓度及容许浓度,也是随水质条件不同而增减的。
二、淡水养殖生产管理
1、在淡水养殖中应经常对淡水鱼类养殖水体进行以下测定。
①DO测定是应用量广的水质测定项目,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如DO偏低,鱼的饵料系数增加,养殖鱼易得病死亡,因此,生产中必需经常对养殖水体进行溶氧的测定。为了更好的改善水质,减少鱼病,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色,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水体环境。
②PH是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养鱼生产中的重要性仅次于DO,也应对其经常测定。
③铵氮、硝酸氮、磷酸盐等作为营养成分,在培育期间较常进行测定,可为鱼池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2、淡水养殖生产管理常用的方法
近年来有人实验证明使用二氧化氯改善水质效果显著,二氧化氯是一种氧化、杀菌消毒剂,不产生氯化作用,没有氯化剂的毒副作用,它可以提高DO;并能够有效地降低养殖水环境中的COD和NH3-N含量。
总之要合理的对水质进行经常测定,这样才能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养殖水体具有一个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水质控制和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养殖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药物和化学制剂,只有这样才能养殖出有利于人民健康的鱼类水产品。
https://www.4665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