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蜈蚣的习性Rpc四川养殖网
蜈蚣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成堆的树叶、杂草和腐木等阴暗处,夜间出来活动。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食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樟螂、金龟子、蝇类以及这些昆虫的卵和蛹,也吃蜘蛛、蚯蚓、蜗牛及脊椎动物,如壁虎、小鼠、小蛇等。当蜈蚣食物不足时,也吃少量植物嫩叶或瓜果。蜈蚣食量较大,每次进食为其体重的1/5~3/5,饥饿时,还互相残杀。每年秋末冬初,蜈蚣常结伴蛰居于向阳避风、少土多石约10厘米深的地下冬眠,到翌年惊蛰后,蜈蚣逐渐向浅层移动,气温20℃以上开始觅食,25~32℃生长发育旺盛。
蜈蚣为雌雄异体,卵生。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3~4年、体长达10厘米 时性成熟,人工养殖条件下雌雄比例一般为2~3:1。蜈蚣一般在每年5~9月的夜间交配,雌体交配1 次可连续产受卵3~5年。雌雄交配后一般40 天产卵,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7月中、上旬为产卵盛期。每年产卵1 次,每次产卵20~60 粒,产完卵后,将卵块抱在步足之间。抱卵孵化时间长达35~45 日,幼虫体长达2.5厘米时能离开母体自行觅食。
二、养殖方式
根据养殖规模不同,可采用盆养、箱养、缸养、池养、房养几种方法养殖蜈蚣。
1、盆养
选择内壁光滑的瓷盆、塑料盆等,盆内高度25厘米以上。盆底铺上5~10厘米厚的无污染养殖土并压实。在养殖土上放置瓦片,上下瓦片之间留1.5~2厘米间距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盆口最好用带纱网的盖子盖好。瓦片入箱前,需用无污染的水洗浸透,置阴凉处阴干备用。
2、箱养
养殖箱用无挥发性气味的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底处理如盆养法。
3、缸养
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缸底铺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上面铺盖一层30厘米厚的养殖土,养殖土上面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 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4、池养
在室内或室外建砖泥结构的养殖池。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养殖池面积一般2~3m2 左右为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15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养殖土,距离池壁10~15厘米平铺一层砖,上下砖之间用瓦片隔开1.5~2厘米的空隙,前后左右的砖之间间隔2~3厘米,码成多层、立体巢穴,使巢内分布有许多狭窄缝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冬季在巢穴上铺盖15厘米左右厚的土,砖垛四周的空隙也用土填上,以利于蜈蚣越冬。码垛的砖若为无污染的陈砖可直接使用;若为新砖,首先用无污染的水浸透,置阴凉处阴干备用。
5、房养
室内控温养殖可采用房养法。饲养室必须具备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条件。饲养室大小视蜈蚣数量、加温条件和热能供应充足与否而定。饲养池建设如池养法。
蜈蚣养殖
三、饲养管理
1、引种
引种时间最好是每年3、4月份,此时气温转暖,引种成活率较高。引种途径一是在当地收购捕捉的野生蜈蚣,二是向养蜈蚣的公司或个人购买。要求虫体完整,无损伤;体色新鲜,背面光泽好;活动正常,能取食,体长达10厘米或接近10厘米,这样蜈蚣当年就可以繁殖。
2、分池饲养
蜈蚣有大小之分,人工饲养时应根据其个体大小分池饲养,防止发生大吃小、强吃弱的相互残食现象,刚孵化出的小蜈蚣经45d 体长达2.5厘米 时即可分窝饲养。3、合理养殖密度
蜈蚣喜群居,饲养蜈蚣的密度,应根据季节、虫型、养殖方式、沙土的厚度及气温的高低不同有所区别。
气温低、沙土较厚时,饲养密度可以高些。反之,气温高,沙土薄时,密度要稀些。池养时,2.5厘米的幼蜈蚣每1㎡以养殖5000 条左右为宜,5厘米的幼虫以养殖3000条左右为宜,7~10厘米的可养殖200条,12厘米-13厘米的以养殖1000条为宜,15厘米以上养殖500条为宜。
4、饲喂技术
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要求食物新鲜。所以人工养殖时,为了便于饲料管理和保证饲料的新鲜与清洁,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蜈蚣活动场地或栖息的垛体上,以免剩余的饲料霉变,导致真菌性病蔓延,应该把饲料与饮用水放入专用的食盘或水盘里,食盘与水盘必须做到定时、定点投放,不要任意改变投放时间和地点。一般在下午日落前将食盘送入投放地
点,翌日清晨取出清洗以备再用。
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2~3天不吃或很少吃食,所以每天的投食量为全池蜈蚣食物总量的1/3。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5、温、湿度控制
温度:蜈蚣属变温动物,温度对其生殖、生长发育影响极为明显。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进入冬眠,适宜的冬眠温度为0~7℃。
湿度: 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6、繁殖期管理
蜈蚣在产卵或孵卵期间,若受外界惊扰,就会停止产卵,并把已产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蜈蚣食卵后,多能重新产卵和孵卵,但蜈蚣的产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迟,且产卵少,孵化率不高。因此,人工养殖蜈蚣时,在蜈蚣产卵和孵卵期间,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切忌惊扰。
蜈蚣孵卵期间,母体不进食、不饮水、不出窝活动,因此在整个孵卵期间,应保证蜈蚣附近湿度相对稳定,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蜈蚣的孵化,甚至造成母体吃掉卵或幼蜈蚣,影响孵出率和幼虫成活率。
7、防逃措施
蜈蚣具有很强的钻隙攀缘能力,只要稍有空隙,就会出逃。为了防止蜈蚣逃走,应采取有效的防逃措施。
一是镶砌玻璃条。在养殖池的内壁四周镶砌一圈平整、光滑的玻璃条。这样,蜈蚣爬到玻璃条上由于光滑不便转弯而跌落回养殖池。在玻璃条的接缝处,要密封牢固,做到没有空隙。采用这种方法,平时要经常检查和擦洗玻璃条。特别是每次刮风、下雨之后,应及时擦除溅落在玻璃条上的灰尘、泥水残迹,以保证防逃效果。
二是挖隔离水沟。在养殖场地四周挖一条宽90厘米、底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隔离水沟。沟用水泥砌成,沟内保持30厘米 深的水,可防止蜈蚣外逃。注意要随时清除水沟内淤积的泥沙和飘浮在水面上的杂草、树叶等杂物,以防蜈蚣借此跨越水沟外逃。在下雨后,要及时检查,发现漏水或被冲坏的地方,要及时修复。
三是用塑料薄膜贴池的内墙。在养殖房、池的墙内壁用塑料薄膜覆严,也可防止蜈蚣逃窜。
四、病、敌害防治
1、腹胀病
在低温、低湿的条件下,造成钳蝎消化不良而引起的疾病。病症:病蜈蚣早期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腹部胀大,行动迟缓,一般发病后一周死亡。
预防:春秋两季气温起伏波动较大时应注意保温,使养殖房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可预防此病。室外养殖的,在温度低于20℃时,应停止喂食。
治疗:用多酶片或酵母片1g、长效磺胺0.5g、配合饲料300g拌匀喂服;雄黄1g、硫黄1g、苍术(炒黄后使用)2g,分别研为粉末、混匀,与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服。
2、绿霉病
因气温高,空气和巢窝潮湿,池内残存的食物腐烂霉变,蜈蚣体被霉菌感染而致病。病症:受病菌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腹部下面出现黑点,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最后因拒绝取食消瘦而死亡。
预防:本病以预防为主,及时清理干净养殖池内剩余的食物,调节养殖池的温、湿度,当出现病、死蜈蚣时,应先将其取出焚毁,然后翻垛,清理养殖池,用1%~2%的福尔马林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待砖、瓦晾干后重新码垛。
治疗:氧霉素0.25g 拌食物250g,连喂5~7日;金霉素0.25g研末加水400g,强迫病蜈蚣饮水3~4日。
参考蝎子养殖:蝎子绿霉病
3、粉螨
因蜈蚣饲养池内湿度太大,在气温高的时候,蜈蚣就容易受粉螨危害,被粉螨寄生后,不但活动不便,而且蜈蚣会受粉螨产生的毒素刺激不得安宁,更严重的是粉螨吸收蜈蚣体
内大量的营养物质,致使蜈蚣身体瘦弱而死亡。
防治:①饲养池内一星期不要加水,降低养土的湿度;②处理好养殖土,采用热水泡、太阳下暴晒等方法杀灭其中的粉螨;③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粉螨,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
参考蝎子养殖:微生物螨类侵害病
4、蚂蚁
蚂蚁是蜈蚣蜕皮与孵化期的最大敌害,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蚂蚁。①一旦发现蚂蚁,可立即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如果蚂蚁太多,则立即将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烫杀饲养池中的蚂蚁;②将25g 蜂蜜、25g 硼砂、25g甘油、250g 温水混合拌匀, 放在饲养池四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诱杀;③把培养土用开水烫过,再放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混在培养土中的蚂蚁或虫卵。
5、老鼠
老鼠是蜈蚣冬眠期的最大敌害,因冬眠期蜈蚣无任何抵抗与逃避能力,容易遭受老鼠袭击,情况严重的可能将一池冬眠蜈蚣全部吃掉,因此,饲养舍应密闭门窗,饲养池应覆盖严实,并在老鼠可能通过的出入口设置防鼠器具,严防老鼠钻入饲养池。
https://www.4665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