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军安营驻戎、太平军筑台吊鼓、工农红军打富济贫”是礼州光辉的史迹。“崇德尚礼,故名礼州”是礼州人的骄傲,也是礼州古朴淳厚的真实写照。
走进古老、神秘的礼州,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明清建筑古风犹存,朴实无华。沿着一条幽长古朴的青古板铺就的小路缓缓穿行,走在被历史岁月磨砺得闪闪发光的青石路上,感受古镇历史久远的清幽之气,眼观历经沧桑仍然神髓风华的古建筑、古城门以及来自“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老民宅、古式家具,真可谓气势巍然、淡 雅古朴,让你亲身领略千年古镇的风骨风貌……
礼州古镇至今仍保持着明清风格的建筑群,“院落式民居建筑”、“四合院天井”、“一正两厢带跨院”。历经时间的磨练,古风古貌尚存:楼宇、房屋、廊檐、门窗、家具、柱基石,无一不呈现出新奇:匠心巧思、造型考察、布局新颖;纹饰雕琢刻画、镂空雕花、精致玲珑;排列疏密有致配置对称主次分明、各具特色,整个建筑精巧而不失大度,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民族建筑文化的浓浓韵味。
礼州古镇的制高点是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 年)建造的祖师庙(今西禅寺),位于城内东北角。1993年8月请到名扬四方的冕宁县灵山寺杨祖师遗骨舍利子,供置于祖师宝殿。祖师殿为“双重阁楼顶灯阁”的建筑结构,即在顶阁的屋脊中央设置一盏灯阁,昔日每至黄昏时将油灯点亮,称为“天灯”。其意是上慰真武祖师恩,下为众生送光明。南来北往的客商马帮夜行至月华乡时,远远便看到“天灯”的光明,“天灯”就成了客商心目中的“夜明珠”。
祖师庙还有一段红色记忆。1935年5月19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礼州时,周恩来总理曾留榻在祖师殿旁的厢房,传出了一段红军大胡子首长驻寺庙的佳话,为祖师庙增添了革命历史的光华。
地方特色餐饮:北街的面条,南街的凉粉,香气扑鼻的太和豆豉,腌白菜,窝子油糕等。彝族餐有:彝族砣砣肉、彝族酸菜鸡、煎荞粑等。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礼州,先后在这里住了6天,是中央红军在西昌境内停留时间最长、驻军最多的乡镇。
红军在礼州镇打富济贫、宣传教育群众,深受礼州各界群众的拥戴。1935 年5月19日,毛泽东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居住在礼州土官庄(今田坝村七组)边家四合院,至今红军留下的标语依稀可见。5月21日,在礼州土官庄边家祠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中央红军正式提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一词,并确定了北上陕北的长征路线。会后,军委于当日下午18时发出“万万火急”的改道电令,正式确定了北上陕北的长征路线。正是这次会议之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一词开始出现在红军的文件和宣传标语中。礼州也是长征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名镇。
礼州古镇历史悠久,为“南丝绸之路”牦牛古道一大驿站。现存礼州古城,建于明代,四大城门东为迎晖门,南为启文门,西为宝城门,北为迎恩门。城镇内外有七街八巷。古民居、古寺庙保存完好,古街依旧,展现出我国古代民族艺术特色和民间文化艺术的精美。1995年1月14日,礼州镇被列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