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症状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膘情、体况良好的猪,病猪体温升至40.5~42 ℃,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耳后皮下出血,眼睑水肿,出现神经症状,有的病猪跛行、关节肿大。慢性型主要见于保育猪,病猪被毛粗乱、不食、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至41 ℃左右,后期出现跛行、关节化脓、皮肤苍白等症状,濒死期出现神经症状。
2 病理变化
急性病例出现胸膜炎、腹膜炎、心膜炎,其腹腔内有纤维蛋白渗出,肺与胸腔粘连,表面覆盖纤维蛋白,心包液呈黄色,含絮状物。约20%的病例皮下出血,有神经症状的脑膜充血。慢性病例可见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和关节炎,其胸腔、腹腔内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物,心脏表面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物,形成“绒毛心”,病猪关节肿大,关节液呈黄色,有絮状物。
病猪的典型病理变化为出现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即“五炎”。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诊断此病为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4 治疗
4.1 个别用药 体温高、呼吸快的病猪用头孢、黄芪多糖注射液及浆炎康(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分点注射,连用3 d。四肢关节肿大的用浆炎康注射,连用3 d。
4.2 全群用药 每1 t饲料混入氟苯尼考150 g、阿奇霉素100 g,上午饲喂,每1 t饲料混入阿莫西林200 g,下午饲喂,连喂5 d。
4.3 饮水给药 全群猪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全群猪饮水中加5%的葡萄糖、1%的盐、0.3%的小苏打,连续饮用5~7 d。
5 预防
保持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猪圈的地面和墙壁,2 h后用清水冲洗,冲洗后用聚维酮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 d。改善猪舍通风条件,减少饲养密度,严禁混养。
母猪分娩前后和仔猪进行断奶、转群、换料、运输、免疫接种时易发副猪嗜血杆菌病,且该病多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5.1 加强饲养管理
5.1.1 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养,减少转栏和混群次数。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严格消毒,消毒后至少空舍7 d才能转入新群。
5.1.2 猪舍应加强通风,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气温变化较大时,要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
5.1.3 猪群断奶、转群、混群、运输、免疫前后可在料中添加敏感药物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
5.1.4 防制副猪嗜血杆菌病需要加强对猪瘟、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同时还要做好猪气喘病、猪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5.2 强化免疫 对副猪嗜血杆菌病可用灭活菌苗免疫母猪,母猪产前40 d进行第一次免疫,产前20 d进行第二次免疫。受本病威胁的猪场,10~60日龄的猪都要进行免疫注射,最好在第一次免疫后的15 d进行第二次免疫。
https://www.4665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