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脑膜炎型
脑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溢血,少数脑膜下充满积液,脑切面可见白质和灰质有明显的小点出血,其它与败血型变化相似。
3.慢性型
心内膜炎时,心瓣增厚,表面粗糙,在瓣上有菜花样赘生物,常见二或三尖瓣,有时还见于心房、心室和血管内。关节炎时,关节囊内外有黄色胶冻样液体或纤维素性脓性物质。
五、诊断鉴别
依据该病的流行特点、症状、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依靠实验室诊断。
1.镜检涂片是比较简便的诊断方法。可取病猪的肝、脾、淋巴结、血液、关节液、脓汁等病料经涂片后染色镜检,观察有无典型的链球菌。
2.细菌的分离培养。无菌采取肝、脾脏、淋巴结、血液、关节液、脓汁等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观察菌落生长,有无溶血,以及溶血的类型。若菌落出现β-型溶血,进一步做细菌形态和生化鉴定。还可进一步做血清学及分型鉴定。用PCR鉴定菌株的毒力因子。
3.动物接种试验。将采取的病料或细菌培养物接种家兔、小鼠和鸽子,观察试验动物的发病情况,从死亡动物体内回收、鉴定细菌。
鉴别诊断该病主要应与李氏杆菌病、猪丹毒、猪副伤寒、猪瘟相区别。
六、综合防治
1.治疗信息
将病猪隔离,按不同病型进行相应治疗。对淋巴结脓肿,待脓肿成熟(变软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0%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
对败血症型或脑膜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每头每次40—100万单位,每天肌注2—4次,庆大霉素1—2毫克/每公斤体重,每日肌注2次。也可用乙酰环丙沙星治疗,2.5—10毫克/每公斤体重,每隔12小时注射一次,连用3天,能迅速改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
2.预防信息
(1)隔离病猪,清除传染源。屠宰后发现可疑病猪的猪胴体,经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除去猪舍内的尖锐物体。
(2)免疫预防疫区(场)在60日龄首次免疫接种猪链球菌病氢氧化铝胶苗,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不论大小猪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5毫升,浓缩菌苗注射3毫升,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6个月。猪链球菌弱毒菌苗,每头猪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六个月。
(3)药物预防猪场发生本病后,如果暂时买不到菌苗,可用药物预防以防治本病的发生。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克,连喂4—6周。
3.公共卫生
(1)加强生猪检疫凡宰前检出病猪应紧急隔离治疗,恢复后两周方能宰杀;宰后发现可疑病变者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急宰猪应另设急宰间进行处理,防止污染健康猪肉。凡急宰病猪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准出售。屠宰间的泔水必须煮沸后才能喂。同时加强屠宰场及生猪交易市场的消毒卫生制度。
(2)人类要远离病畜,不食用病死猪肉及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病猪肉,不直接接触病死动物,注意阉割、注射和接生断脐等手术的消毒。
(3)一旦该病暴发流行,根据《动物防疫法》,应立即采取紧急隔离封锁及措施,及时控制扑灭动物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