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与其费尽口舌争论“僵尸肉”是真是假,不如尽全力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多花心思、多费精力、多下工夫。
“僵尸肉”真假之争,让笔者情不自禁联想到此前方舟子和崔永元关于转基因问题的闹剧。不同的是,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危害,科学上仍旧没有明确定义,所以方崔之争虽然过程吵闹滑稽,至少争论焦点是有意义的。而“僵尸肉”真假的争论,则有些本末倒置,甚至是无的放矢,没有意义。
首先,无论这些冻肉是“70后”“80后”,亦或是“90后”“蛋蛋后”,与已经查明的非法入境丝毫无本质差别,无非是冻龄长与短罢了,根本不影响其走私冻肉的性质。二是走私的冻肉都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可能携带禽流感、疯牛病等病菌。加上运输过程中在不断解冻、复冻,容易滋生病菌,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大。其是不是冻龄几十年的“僵尸肉”,根本不影响它存在和产生的危害性。所以无论是“僵尸肉”还是“僵尸新闻”,如果仅是就冻龄而言争论不休,不但对其他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还无端消费了观众的情绪,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
其实,与其热衷于争论走私冻肉存放了几年或是几十年,还不如花力气去调查和公开走私冻肉是通过何种手段途径非法入境的,还不如下工夫去追问和考证走私冻肉入境之后都流向何方?用在何处?还不如费心思去了解和弄清还有多少走私冻肉隐藏在我们的餐桌上?
不管是方崔关于转基因食品之争还是眼前的“僵尸肉”真假之辩,折射出来的都是民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对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的渴望。调查和争论“僵尸肉”的重点不在冻龄上,而是通过该事件,引起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再次关注。
由此说来,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大加重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同时,要加强源头治理和问责,比如建立食品唯一识别编码和追溯制度。此外,媒体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的追踪和报道,消费者应参与到食品安全保卫战中,提高维权意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打造和维护一个安全的食品和食品消费环境才是全社会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是此次“僵尸肉”事件留给社会、媒体和公民个人最迫切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