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营养水平与饲料构成特点断奶阶段的仔猪,通常会减少采食量。而采食量低的原因,仍然是断奶应激造成的生理异常。因此,早期断奶的仔猪,对饲料有特殊的要求。
早期断奶仔猪养殖的饲料,应该容易消化,具有高的消化率。断奶后 7 10 天同采食高消化率日粮可使每日总采食量保持较低,从而既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又不致使仔猪胃肠道负担过重而引发下痢。因此,首先要尽量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和赖氨酸水平。同时,由于豆粕中含有抗原性物质,因此,可能通过降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方法来缓解腹泻的发生率。
原料的选择上,可选用玉米、鱼粉、喷雾干燥的血粉以及一部分豆粕。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用一些乳制品,使用柠檬酸等酸化剂也对帮助仔猪消化有好处。
2 断奶仔猪养殖的仔猪断奶后往往由于生活条件的突然改变,表示出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甚至减重,尤其是补料晚的仔猪更为明显。为了过好断奶关,要做到饲料、饲养制度及生活环境的两维持 ” 和 “ 三过渡 ” 即维持在原圈培育并维持原来的饲料,做到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条件的逐渐过渡。
1 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要保持原来的饲料半个月内不变,以免影响食欲和引发疾病。半个月后逐渐改喂饲料。断奶仔猪正处于身体迅速生长阶段,需要高蛋白、高能量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的日粮。应限制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注意添加剂的补充。
2 饲养制的过渡仔猪断奶后半个月内,每天饲喂的次数比哺乳期多 1 2 次。这主要是加喂夜餐,以免仔猪因饥饿而不安。每次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成为度,使仔猪保持旺盛的食欲。
仔猪采食大量饲料后,应供给清洁饮水,以免供水缺乏或不及时,致使仔猪饮用污水或尿液而造成下痢。
3 环境过渡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将仔猪留在原圈,也不要混群并窝。断奶半个月后,仔猪的表示基本稳定时,方可调圈并窝。调圈分群前 3 5 天,使仔猪同槽吃食,一起运动,相互熟悉。然后再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每群多少视猪圈大小而定。应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圈子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并且进行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的调教。
4 添加抗菌素饲料中按规定标准加入抗菌素,能够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猪的生长发育。一般常用的抗菌素有金霉素、土霉素等。用量按猪的体重、饲料类型和卫生条件而定,仔猪每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 10 40 克;僵猪每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 50 100 克,发育正常后降低到正常水平。抗菌素应连续使用,如果仔猪断奶后停喂,反而容易发生疾病。
5 应用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对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微量元素中,铜有较突出的促生长作用。每吨配合饲料中添加 30 200 克铜,可使猪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通常使用的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和氧化铜。市场上出售的生长素,不只含有适量的铜,还含有适量的锌、铁、锰等微量元素。使用生长素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中的用量饲喂,若超量饲喂将会引起仔猪中毒。
3 断奶仔猪的管理
1 发明舒适的小环境断奶仔猪圈必须阳光充足,温度适宜( 22 ℃左右)清洁干燥。仔猪进入猪圈前应彻底打扫干净,并用 2% 火碱水全面消毒,然后铺上干土与干草的混合垫料,为断奶仔猪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2 合理分群仔猪断奶后,原圈饲养 10 15 天,当仔猪吃食与排泄正常后,再根据仔猪性别、大小、吃食快慢进行分群,应使个体重相差不超过 2 3 千克的仔猪合为一群。让体重小、体弱的仔猪单独组群,给予细致照顾。
3 有足够的占地面积和饲槽如果仔猪群体过大或每头仔猪占地面积太小,若饲槽不多,较易引起仔猪间互相争斗,造成休息缺乏,采食量不够,从而影响仔猪发育。断奶仔猪每头平均占地面积为 0.5 0.8 平方米较好,每群一般以 10 平方米左右为宜。并需设足够的食槽与水槽,让每头仔猪都能吃饱饮足,健康生长。
4 细心调教对断奶仔猪养殖细心调教的主要内容是训练仔猪定点排粪尿,这十分有利于在冬季坚持圈内的干燥、清洁与卫生,减少疾病(如气喘病、污染性胃肠炎等)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
5 防寒保温南方冬季与早春气候寒冷,仔猪又特别怕冷,常堆积在一起睡卧,互相挤压,并就地排泄,这样不只容易压死,压伤仔猪,而且还易患病(如感冒、拉稀等)严重影响仔猪生产发育,甚至会引起僵猪。为此在入冬前要维修好猪圈。圈内多垫些干土与干草,并勤扫勤垫,必要时圈前、圈后(通道的门)挂草帘与生火等,有条件时,可修建暖圈或塑料大棚来饲养断奶仔猪。
4 断奶仔猪的选择断奶仔猪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产性能还未充分体现出来,选择断奶仔猪留种时,应从其父母品质优秀、同窝仔猪多而均匀、断奶窝重大的窝内,选留体重与断奶重都大的个体留作种用;若选做肉猪用,应选择身长体高、皮光毛顺、皮薄毛稀、眼大有神、腿臀丰满、活泼好动、食旺盛、健康无病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