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繁體

首页 > 种植 > 农作物返回

地震灾毁农田修复技术重点

 
 
一、农田基础设施修复
 
旱地坡面蓄排水设施修复。坡面蓄排水设施主要是指坡耕地的拦、蓄、排水等坡面水系建设。主要是“三沟”(沿山沟、引排水沟、地边沟)、“三池”(蓄水池、沉砂池、储粪池)的修复和完善。
 
沿山沟又称横山堰,主要是拦截坡面径流,防止冲刷耕地,其布局视山形、山势、面积、台位而定,大山、高山和山坡田土多的地方,应利用自然台位每50米高度布置一条。引排水沟,引水下山的排水沟,应按“Z”字形布置,高差悬殊处建陡坡或跌水,转弯处设凼,防冲沉沙。地边沟,是地块内的排水沟,如地边沟、地背沟等,均为土沟。
 
蓄水池是山坡地方便于耕种,提高抗御旱洪灾害的重要设施,要大小结合,基本做到平均每亩地有蓄水容积20立米,年调节水量50立米以上。蓄水池要做到大(200立米以上)中(100-200立米)小(50-100立米)结合,要沟池相连,池前有沉沙凼,池侧有积肥坑。
 
二、旱坡地修复。
 
对土层浅薄、基岩为泥岩、页岩的,应进行底土深挖或爆破改土。深挖深啄底土办法有二:下切上垫法(下台上翻法),适用于横向中带聚土法。上切下垫法(啄高填低法),适用于竖向分厢聚土法和逐台下翻法。爆破分全层爆破和局部爆破,炮眼位置离上下地埂100厘米左右,以免损坏地埂。全层爆破适用于表土层薄,深啄深挖工程量大的地块,
 
三、稻田排灌设施修复完善
 
稻田田间排灌渠系的布局,要根据地形、地势、溪河,灌渠情况,本着控制面积大,工程量小,占地少,投资省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原有沟渠,尽量端直。
 
    田间灌溉渠:平坝区田间排灌渠系一般应与灌渠、溪河垂直布置,排渠、灌渠间隔平行排列,形成“非”字形排水模式。距溪河较远时,主排水渠应布于低漕处。丘陵沟谷田,田间排灌渠系随山势、沟谷布置,大湾随弯、小湾取直或分段取直。主排水沟应布于积雨面积大的一侧。沟渠尽可能傍山而行,少占或不占好田好地,且可减少工程材料。田间农毛灌渠道走向位置要高,自流灌溉面积大,渠底低于田面,以利灌排两用。
 
田间排水渠:排水渠密度,根据地势、地形,地下水,以及土壤导水率而定。要有利于速排地表水,调控土壤水,截住岩层水,降低地下水,消除渍害、湿害和冷浸水危害主要是建设完善田间排灌渠系,调节控制土壤水份,消除串灌串排。排水沟断面尺寸设计,以排湿为主,兼顾排洪和灌溉。排水沟应从上到下,分段按来水汇流面积,计算断面尺寸。排水渠尽量做到不浆砌或只浆砌衬砌面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一,下段留孔或留缝,以利排出土壤水和岩层水。
 
四、保土耕作措施
 
稻田保护性耕作
 
该技术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于一体,具有免耕栽培节省投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覆盖栽培节省用水,遏止秸秆野外焚烧保护生态,操作简便,农民易于接受的显著特点。采取的主要技术模式为:稻田保护性耕作抛栽水稻技术模式;稻田保护性耕作撒播小麦、油菜技术模式;稻田保护性耕作增种晚秋作物技术模式;固定厢沟埋草少免耕模式;冬水田稻草填埋模式。
 
聚土改土垄作栽培
 
该技术集改土、培肥、防蚀、抗灾、改制、高产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投资的特点。沟内改土,垄上立体种植,2-3年沟垄互换,土层瘠薄的,可缩短年限,加快改造周期,培肥增厚土层。利用大小春作物收后的间隙时间,聚土作垄。地面坡度小于5°,土层薄的地块,采用横向聚土改土模式;地面坡度5°以上比到20°的,采用顺坡聚土改土模式,沟垄宽视种作物而定,一般2米对半开,沟垄各半,沟厢表土聚于垄上,高30-40厘米,呈弧形可扩种面积10-20%。
[ 四川养殖网 https://www.46659.com ]
  • 上一篇: 小春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柑桔的果实套袋技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