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叶牧草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三叶牧草的术语和定义、种植技术要点、刈割及利用方式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凉山州内白三叶牧草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DB51/T668 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6274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3 术语和定义
3.1 免耕
指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牧草或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
4 产地环境
4.1 环境条件
4.1.1 温度与海拔
白三叶喜温暖湿润气候,最适生长温度19℃~24℃。种子发芽最适温度18℃~22℃。耐热、耐寒性强。在海拔3500m以下均能良好生长。
4.1.2 降雨量
最适年降雨量为640mm~760mm。夏季干旱不得超过21天,不然易干枯死亡。
4.1.3 土壤
白三叶耐酸性土壤,不耐盐碱地。适宜的土壤PH值为5.6~7,但低至PH值4.5亦能生长。
4.2 地块
4.2.1 地块选择
选择灌溉方便、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4.2.2 杂草清除
在土壤翻耕前15天,选择天气晴朗、阳光直射时,用喷雾器喷施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的施用应符合GB4285要求。
4.2.3 耕地
待杂草枯死后进行翻地,深20cm~25cm。
4.2.4 底肥
结合翻地施用有机肥或磷钾肥作底肥。有机肥7500kg/hm2~12000kg/hm2(500kg/亩~800kg/亩),磷钾肥150kg/hm2~300kg/hm2(10kg/亩~20kg/亩)。
4.2.5 平地
土壤翻耕后,应打碎土块,耙平地面。
5 主要种植技术要点
5.1 种子要求
播种用的白三叶种子应达到DB51/T668中规定的三级以上。
5.2 种子处理
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但为了提高产量,播前可用根瘤菌拌种。
5.3 播种
5.3.1 播种期
可春播和秋播。以秋播为宜,但播期最迟不超过10月中旬,以免越冬受到冻害。
5.3.2 播种量
单播用种量3.75kg/hm2~7.5kg/hm2(0.25kg/亩~0.5kg/亩)。与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牛尾草、鸡脚草、猫尾草等禾本科牧草混播用种量为2.25kg/hm2~3.75 kg/hm2(0.15kg/亩~0.25kg/亩)。白三叶与禾本科混播比例为1:2。
5.3.3 播种方式
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30cm,播深1cm~1.5cm,也可免耕播种。撒播后应覆土1cm~1.5cm。
6 田间管理
6.1 灌溉
灌溉、漫灌、滴灌均可,但喷灌较好。灌溉要求:
a)下种后为保证种子正常出苗,应灌溉一次;
b) 刈割后要及时灌溉一次;
c) 冬季干旱季节应适时进行灌溉。
6.2 追肥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追肥量,一般情况施钾肥90kg/hm2~135kg/hm2(6kg/亩~9kg/亩)和磷肥45 kg/hm2~75kg/hm2(3kg/亩~5kg/亩)。追肥应在刈割后结合灌水进行或春秋季刈割后各追肥一次。肥料应符合GB/T6274要求。
6.3 中耕除草
白三叶苗期生长缓慢,应及时中耕除草。一旦建植后,白三叶的竞争力很强,可不进行中耕除草。适度放牧和及时刈割是中耕除草的最好办法,另外还可喷施除草剂进行除草。
6.4 病虫鼠害防治
白三叶常见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和蝗虫、金龟子等,适时刈割、放牧、翻耕是防治的最佳办法。白粉病可用多菌灵或适当灌溉等进行控制,锈病可增施磷肥或用粉锈宁等加以控制,蝗虫可用牧鸡或类产碱等进行控制,金龟子结合翻耕用呋喃丹或绿僵菌等进行控制。出现鼠害,应用C型肉毒素杀鼠剂等进行灭治。
7 收获及利用
7.1 刈割
白三叶宜在初花期刈割,每隔25~30天利用一次,每年可刈割3~4次,最高可刈割6次。鲜草产量达37500kg/hm2~60000kg/hm2(2500kg/亩~4000kg/亩)。高产可达75000kg/hm2(5000kg/亩)以上。
7.2 利用
可放牧、刈割、调制干草利用。放牧或刈割青饲时,要防止牛、羊过多采食白三叶引起臌胀病。
https://www.4665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