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马尔康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陈洪涛
羊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1 流行特点
本病在季节交替时易发,其传染源为患病羊及其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草料等也可传播本病。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人工授精或胚移植等亦可导致传染。本病易感动物为山羊及绵羊,山羊较绵羊易感且临床症状较严重,不同品种的山羊或同品种不同个体的羊易感性不同。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4~6 d,其发病急,病羊体温可达41 ℃以上,高热持续3~5 d,患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鼻镜干燥,口、鼻流黏液,如病羊不死,这种症状可以持续14 d。发热开始的4 d内病羊口腔黏膜轻微充血、糜烂,糜烂、坏死通常始发于牙床下方黏膜,其后坏死现象迅速向牙龈、硬颚、颊、口腔乳突、舌蔓延。坏死组织脱落,出现不规则且浅表的糜烂斑,部分羊的口腔病变在发病2 d内可痊愈,这些羊可能恢复。后期病羊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怀孕羊可能流产),随之其体温下降。本病幼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最急性病例可能仅出现发烧及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羊有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病变,其鼻甲、喉、气管等处见出血斑,严重病例硬腭及咽喉部见出血斑。病羊皱胃常出现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其创面呈红色、出血。患羊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出现病变,肠可见糜烂或出血,盲肠、结肠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线性出血或条纹,淋巴结肿大,脾脏出现坏死灶。
4 防治
4.1 预防 严禁从疫区引种或购入羊只,要在水草丰茂的季节从非疫区引种或购入羊只。引入的羊只应隔离饲养半个月并接种小反刍兽疫疫苗。在春秋季节变换前20 d所有羊接种小反刍兽疫疫苗。定期对圈舍、用具进行消毒。
4.2 治疗 将发病羊只迅速隔离,病羊使用羊疫健、头孢治疗,有高烧的配合使用中药退烧,病情严重的配合使用干扰素或刀豆素,连用1~3 d。
未发病的羊紧急预防接种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做好消毒工作,对病料、死羊等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