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链球菌病是兽疫链球菌主要侵害雏鸭引起急性败血症传染病,成年鸭也可感染。主要临床特征为两肢软弱,步行蹒跚。剖检病变为肝肿大,有大量的小出血点。脾肿大,呈黑紫色,有些泛起坏死灶。肺淤血,有时水肿。
病原:本病病原为兽疫链球菌,菌体直径0。1~0。8微米。革兰氏阳性,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产生显著的β溶血菌落无色透明、露珠状,菌体有荚膜,能发酵山梨醇,不产生接触触。
兽疫链球菌对青霉素最敏感,其次是新霉素。不同菌株对个别抗生素的敏感度也有区别,但对一般的消毒药液均敏感。
流行病学:各种日龄的鸭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鸭舍地面湿润,空气污染,卫生前提差,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中鸭和成鸭可经皮肤外伤感染,幼鸭多经脐带感染,也可经污染的蛋壳和胚体垂直感染。本病多见于舍饲期,无显著季节性。
症状:不同日龄,临床表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1、幼鸭
表现体弱,缩颈闭眼,精神萎靡,羽毛松乱,呆立一旁,不愿走动,腹围膨胀,脐部发炎肿胀,常因严峻脱水或败血症死亡。
2、中鸭
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雏鸭,常呈急性败血症经由。临床表现为两肢软弱,步态蹒跚,驱赶时轻易跌倒,食欲废绝,最后因全身痉挛而死。
3、成鸭 常见跗关节或趾关节肿胀,腹部肿胀下垂,不愿走动,在无其他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溘然死亡。
病变:幼雏卵黄吸收不全,脐发炎肿胀,有时化脓。中雏肝脏浊肿,质地较软,呈淡绿色,被膜下有局限性密集的小出血点。脾脏肿胀,呈紫玄色,偶有坏死灶。肺淤血、紫绀,有时水肿。心包发炎,有淡黄色性渗出液,心外膜有小点状出血。胰腺有出血点。肾淤血、稍肿。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偶有出血点。成鸭病理变化及中雏相似,常有腹膜炎,腹腔内积有炎性分泌物。
诊断:本病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传染性浆膜炎等难以区别诊断。因此,必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才能作出确诊。
1、细菌分离培养
无取病死鸭肝、脾、心血、关节囊液或卵黄囊为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在37度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菌落是否透明呈露珠状,是否产生显著的β溶血。
2、接种
取上述菌落样,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检查能否生长。还可接种在山梨醇肉汤内,检查有无发酵反应。
3、镜检
取病死鸭心血或关节囊液,或取上述菌落样,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观察细菌形态和染色特性。综合试验资料,不难作出确诊。
防治
1、预防 加强雏鸭群的饲养治理,常常更换鸭舍垫草,保持舍内卫生,防止皮肤外伤。严格防疫消毒轨制,保持种蛋清洁,入孵种蛋要消毒,以预防经蛋传播。
2、治疗 对病鸭群进行及时治疗,青霉素是该病的首选药物,其次是庆大霉素和新霉素,也可酌情选用四环素等药物。例如青霉素钠盐每瓶80万单位,用生理盐水稀释,可供20~40只病雏肌肉打针,每只0。5~1毫升。天天1~2次,可连续治疗2~3天。还可与庆大霉素打针适用,每只雏鸭2~3毫克。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对粪链球菌感染,可用新霉素拌料(0。038%),能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