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virosa anatis,virus hepatitis of ducks)是由鸭什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病原:鸭病毒性肝炎由3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DHA)Ⅰ、Ⅱ、Ⅲ型。DHAⅠ型属肠道病毒;DHAⅡ型,有明显差异,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国内外所报道的雏鸭病毒性肝炎绝大多数是由Ⅰ型肝炎病毒引起,另外还可能存在Ⅰ型肝炎病毒变异株。在英格兰曾有过Ⅱ型雏鸭肝炎病毒的报道,但经过实验可能为星状病毒。Ⅲ型肝炎仅在美国有正式报道。
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可长时间存活,污染鸭舍中的病毒可自下而上10周以上,阴湿粪便中能存活37天。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5~10日龄的雏鸭,对成年鸭没有影响,鸡和鹅有抵抗力。人工感染1日龄和1周龄的火鸡,能够产生本病的症状、病理变化和血清中和抗体,并从雏火鸡的肝脏中分离到病毒。本病主要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可在雏鸭群中迅速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很短,常为1~4天。突然发病,病和短促。病初精神委顿,不能随群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呈游泳状,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状。有些发病很急,病鸭往往突然倒毙,常看不到任何症状。本病的死亡率因周龄而有差异,1周以内的雏鸭死亡率可以达95%,1~3周龄的雏鸭死亡率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则基本上无死亡。
病理变化:本病的特征病变在肝脏,常表现为肝肿大,质地柔软,外观呈淡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有花斑。多数鸭肾脏充血、肿胀。其他器官没有明显变化。
诊断:病毒性肝炎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上的特点是仅发生在2周龄以下的雏鸭;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病鸭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的变性和出血。根据上述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病毒的鉴定可用特异高免血清规戒律或康复鸭血清,中和病毒对鸭胚的致病作用或标准抗原的琼脂扩散试验进行鉴定。
预防:在流行鸭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可以用致弱的病毒免疫产蛋母鸭,。在母鸭开产之前2~4周肌内注射0。5毫升未经稀释的胚液,这样母鸭所产的鸭蛋中即含有多量抗体,孵出的雏鸭可获得被动免疫,因而能够抵抗感染。目前疫苗已研制成三种:
(1)氢氧化铝鸭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活苗;
(2)氢氧化铝鸭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灭活苗。
(3)氢氧化铝强毒灭活苗。
以弱毒活苗的保护率最高。
治疗:康复病鸭的血清和高度免疫血清中都含有能够中和病毒的抗体,可以用来治疗病鸭或作为被动免疫之用,当鸭群开始流行病毒性肝炎时,立即给每只鸭肌肉注射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0。5毫升,能够防止传染和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