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鸳鸯的养殖技术---- 汇集中国土特产、特产之乡、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华老字号、特色经济、特色农业、特种养殖、中华名小吃、特色旅游
肉用鸳鸯,一般地方称鸳鸯鸭,系雁形目、鸭科,其红头 白羽、黑顶、花背、黑尾,是一种集肉用,药用、滋补、观赏于一体的吉祥物,是爱情、友好的象征。养殖此种鸳鸯,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项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好门路。
一、经济价值;肉用公鸳鸯体重可达5公斤,母鸳鸯2~3公斤,其生长速度快,饲养成本低,80天可达3公斤,6月龄开产蛋,从小到长成以及产蛋期间,平均日饲料只需0.25斤,年产量可达200个左右,平均蛋重72克,最大的100克,它的肉鲜红细嫩、香脆爽口、汤鲜味美、无异味。具有滋阴壮阳、增强性欲、保肝益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据《本草网目》、《饮膳正要》等书中介绍,鸳鸯肉“可强身美容、增强性欲”,“可治痔疮、肛漏下血不止、疥癣,牙痛、高血压、惊斜、梦寝思暮……等。目前,在发达地区和城市高档餐桌上食用鸳鸯已成为一种时尚。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对鸳鸯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尤其它的肉比鸡、鸭、鹅、牛、羊、猪、驴、狗、兔、鸽子肉鲜美香纯正,甚至,比甲鱼、全虫还好,所以备受人们的欢迎,必将占领全国肉食市场。目前,一些地方商品价80~100元/公斤,种价100~400/只,成本与利润之比高达1:10,且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1997年全国养殖业科技扶贫项目推广会上,把肉用鸳鸯作为一项科技扶贫项目进行推广,专家认为今后3~5年属供种发展阶段,10年不会饱和。一些地方已把此项目纳入“菜篮子”工程,并着手深加工研究,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生活习性:肉用鸳鸯是改良鸳鸯,系两栖动物,水养,旱养均可。耐温耐寒,适应性强,全国各地都可养殖。它的食性很杂,草、菜、庄稼叶、树叶、玉米、麸皮、米糠、豆渣、啤酒渣、豆饼、昆虫均可饲喂。抗病力强,无瘟疫等灾害性疾病。因此,是农村、城市、个人、单位,尤其是下岗职工、亏损企业、残疾人、贫困地区、生活自救、脱贫致富的理想选择。
1、种鸳鸯的饲养管理。公母可按1:3混养,圈养、散养、放养均可,各地可因陋就简,有养鸭的条件更好。圈养以50~100只为宜,圈内应设有水池和适当的活动场地,有产蛋箱或产蛋池,饮水不断。尽量保持舍内干燥、清洁、通风和充足的光照。在饲料方面,产蛋期多喂精料。同时,增加一些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休产期可粗放饲养。
2、仔鸳鸯的饲养管理。雏鸳鸯出壳后1~3日内对温度敏感,喜温好睡,应保证温度不低于30℃。3天后逐渐降温。同时,应保持光照时间和强度,随着其生长,逐渐缩短、减弱光照,出壳24小时左右开食,保持饮水不断,仔鸳鸯不宜下水。饲料可喂小鸡、小鸭饲料,也可喂夹生米、面条等。要防止鸳鸯搭堆,以保其健康生长。同时,要注意防鼠害和兽害。
3、青年鸳鸯的饲养管理。1月龄以后鸳鸯生长速度加快,尤其2~4月龄之间生长速度最快。所以,也是鸳鸯食量最多的时期,需要全价料供给,以保证其快速生长的需要。由于公母争食能力不同,有条件的情况下,把公、母分开饲养以利公母的健康生长。在这个时期,有两次喙羽高峰,一是1月龄左右尾羽生长时;二是2月龄后主翼羽生长时。为了减轻喙羽,应在20日龄时开始增加含硫氨基酸和治疗喙羽方面的添加剂,如羽毛粉、停喙灵等。注意饲养密度和环境卫生,限制光照强度等,防止和减轻喙羽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