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动物检疫站 渠桂金
1 病原
导致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其抵抗力极强,80 ℃加热2 h方可灭活,能耐受乙醚、氯仿、酸、0.5%石碳酸和胃蛋白酶,0.2%的甲醛溶液作用24 h才能将其灭活。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貂和带毒貂,尤其是带毒母貂。病貂康复后,还可排毒一年以上。病毒经病貂或带毒貂的粪便、尿液、精液、唾液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用具,并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传染。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和周期性流行,以夏季(南方5~7月,北方7~10月)多发。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型 病貂突然发病,常不见典型发病症状即很快死亡。
2.2 急性型 病貂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渴欲增强,喜卧,体温升高达40.5 ℃以上,有时呕吐,严重下痢,其所排稀便内常混有粉红色或淡黄色的纤维蛋白。病貂高度脱水,消瘦,经7~14 d终因衰竭而亡。
2.3 亚急性型 病貂腹泻,后期往往排褐色、绿色稀便或红色血便,病貂高度消瘦,脱水,其病程常拖至14~18 d,少数病貂耐过后长期排毒。
3 病理变化
病貂病理变化集中在胃肠系统和肠系膜淋巴结,其胃内空虚,内有少量黏液,幽门部黏膜常充血,有时出现溃疡或糜烂。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重症病例肠内有黏稠的、呈黑红色的煤焦油样内容物,病貂部分肠管由于肠黏膜脱落而变薄。多数病例空肠和回肠出血,肠系膜淋巴结高度肿大、充血和出血。肝脏轻度肿大,呈紫红色,胆囊充盈。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被膜下有时出现小出血点。病貂肠黏膜上皮细胞增大,空泡变性,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
4 实验室检查
4.1 生物学试验 采取病死貂的脾、肝、肠管、淋巴结等按常规方法处理后给健康的、未经免疫的仔貂投喂10~20 mL,或腹腔内注射4~5 mL,接种后5~6 d仔貂出现剧烈的肠炎症状。
4.2 电镜检查 采集典型病貂带有脱落肠黏膜的粪便一份加入5份蒸馏水充分混匀,3 000 r/min离心20 min后,吸取上清液,再加入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合,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离心沉淀后,吸取少许液相部分进行电镜透射法或免疫电镜检查,如发现细小病毒颗粒即可确诊。
4.3 血清学诊断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简单、快速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其他试验方法,如免疫荧光、免疫酶标、琼脂扩散、中和试验等均可用于对本病的诊断。
5 检疫处理
病死貂、阳性貂的尸体和内脏进行无害化处理。
扑杀完阳性貂后,对场地、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应每10 d进行一次检疫筛选,并及时剔除阳性貂,直至两个月后无新的阳性病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