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繁體

首页 > 家禽 > 鸽子养殖返回

种鸽药物使用的基本知识

  一、种鸽药物的概念用于预防、治疗、诊断鸽子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和用量的物质。通常分成以下几种:
  天然药物:指那些未加工或仅仅经过简短加工的物质,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合成药物:安乃近。
  生化药品:抗生素。
  生物制剂:抗血清、菌(疫)苗、诊断液。
  二、种鸽药物的分类按作用分:抗病毒药、肠道药、呼吸道药、抗寄生虫药、营养补充剂、解毒护肝药等。
  按剂型分:注射剂、溶剂液、片剂、丸剂、气雾剂、软膏剂、粉剂(粉末状)、胶囊、包被颗粒剂等。
  ①注射剂:分注射粉针和注射针剂;指可注射药物经过严格消毒或无菌操作制成的水溶液、油溶液、混悬剂、乳剂或粉剂。
  ②溶液剂(又称口服液):指非挥发性药物的澄明水溶液,可供注射、内服或外用。
  ③散剂(又称粉剂):是将1中或多种粉碎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可供内服或饮水。可分可容性粉、预混剂、中药散剂等。
  ④片剂:是将1种或多种药物与适量的赋形剂混合后,用压片机压制成扁平或两面稍凸起的小圆形片状制剂。可分为糖衣片等。
  ⑤丸剂:将1种或多种药物与适量的赋形剂制成的球形或椭圆干燥或呈湿润状的内服固体剂型⑥气雾剂:将药物与喷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掀开阀门系统,借喷射剂的压力降药物喷出的剂型。供吸入给药、皮肤黏膜给药或空气消毒。
  ⑦软膏剂:将定量的药物与适宜基质如凡士林、油脂等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易涂布于皮肤、黏膜上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如鱼石脂软膏;有一些软膏虽应用于体表,但所含药物经透皮吸收后可起到全身治疗作用,又称透皮吸收软膏或透皮剂或涂皮剂。
  ⑧粉剂:为1种或多种药物配比成的可溶性粉剂,为肉鸽治疗和保健药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剂型,一般为5克每袋、每袋一般兑水2升。
  ⑨胶囊: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制成的胶囊,是内服剂型。一般为特效治疗剂或提速时催生速度专用剂。
  ⑩包被颗粒剂:为特效营养或保健类制剂。采用国际最先进双重生物活性包膜颗粒工艺和进口原料,产品不易被氧化,营养保存完整,极易溶解,口服吸收完全。佛山禅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鸽维他”即是此类产品,金鸽维他是一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复合酶、功能寡糖、电解质等配伍而成的一种高效浓缩包被颗粒功能性散剂。
  三、药物剂量与用法药物的剂量是指发挥治疾病功效的1次给药用量,单位有:克、毫克、毫升、国际单位、%、毫克/千克。
  立方米(m3) = 1 000 升升 (L) = 1 000 毫升毫克/(mg) = 1 000单位 (青霉素、撵菌素除外公斤 = 2斤 =1千克(kg) = 1 000克克(g) = 1 000毫克吨 = 1 000千克个体给药剂量,按千克体重用量表示如克/千克、毫克/千克,用药时按个体实际重量计算给药剂量。
  群体给药剂量的计算。在养殖场饲养条件下鸽群给药往往采用混水或混料的方法给药。混饲或混水给药时,由于饮水量约为采食量的2倍,因此,加入饲料中药物浓度为饮水中药物浓度的2倍,此外还应注意每公斤体重给药剂量与混饮、混料、添加量的换算。
  给药方式群体给药①混水给药。首先要了解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其次要根据饮水量计算药物用量,若因药物在水中稳定性差时可考虑“口渴服药法”-即用药前2小时将鸽棚内水壶清理出来,停水断食,2小时后将药物1次配好加入水壶内,同时送入鸽棚供饮。
  ②混料给药法。将药物混入饲料供自有采食,但药物和饲料必须混合均匀,可采用递加稀释法。
  ③起雾给药。
  ④带鸽消毒。炎夏每天进行1次,春秋每3~5天1次,冬季每周1次。
  (2)个体给药①口服给药。优点是安全、方便、经济,缺点是药物起效时间慢、不规则。但下列情形不宜采取口服给药:鸽病病情危急,不能下咽、呕吐或胃肠有病不能吸收、药物本身在肠胃中易被胃肠酸碱所破坏、口服不能获得药物的某种作用,如硫酸镁口服液只能起泻下作用,如镇静必须注射。
  ②注射给药。优点是药物吸收快而完全,剂量准确,作用效果好,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无菌要求高,若注射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感染,注射局部可引起疼痛。注射给药有颈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嗉囊注射等。
  ③局部给药。涂擦、撒粉、湿敷、滴入、吸入等。
  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本身因素(1)年龄与性别。
  (2)体重。
  (3)营养状况。
  (4)机体状态和病理状态。
  药物因素(1)理化性质。
  (2)剂量与剂型。
  (3)给药途径。
  (4)给药时间。
  (5)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6)联合用药。
  环境因素(1)饲养管理:如鸽群密度。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给药时间。
https://www.46659.com
  • 上一篇: 引进种鸽的基本要求

    下一篇:产鸽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特性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