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原因
引起蜈蚣发生消化道炎症的原因可有如下几条:
(1)饲料腐烂变质,这是引起蜈蚣消化道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高温季节。因为蜈蚣饲料都是一些高蛋白的小动物,而且富含水分,多汁液,投喂前一般要正法,如正法后存放时间过长,极易腐烂变质,蜈蚣摄食后,便会引起急性消化道炎症。
(2)动物性饲料身体带毒。一般情况下,蜈蚣的常规动物性饲料自身不会产生对蜈蚣有毒的毒性物质,动物性饲料带毒主要是生长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侵入动物性饲料体表,而动物性饲料对该毒物不敏感或尚未侵入体内,因而尚未引起动物性饲料的反应而使饲养者很难察觉,投喂后引起蜈蚣急、慢性消化道炎症。
(3)饲料投喂量把握不好。偶然投料过少,造成有些蜈蚣过度饥饿,越日投喂量又猛增,致使这些饥饿的蜈蚣摄食过多,此时,若沮度骤降,则这些摄食过量的蜈蚣必定会消化不良,食品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过长,发酵而引起炎症。
(4)气温变化幅渡过大。在气温暴升陡降的季节,尤其在秋季,因为长时间的高温.使蜈蚣摄食量较大,如溘然大风降温连续几天低温降雨,经常造成蜈蚣消化道炎症。
2.发瘸症状及特点
受致病因素影响的蜈蚣同时发病是这种病的特点,患病蜈蚣先是消化不良,腹部胀大、疲软,继而泛起腹泻、食欲废绝,然后跟着炎症产生有毒物质侵入全身体组织内,蜈蚣发生内中毒,头部充血呈紫红色,全身瘫软无力,步履迟缓,毒钩全张,最后无力爬行,死于瓦片之下或其他隐蔽处,很少死于饲养土中。解剖检查死蜈蚣,可见其肠黏膜暖和潮红、溃烂,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肠内粪便稀而且恶臭。
3.防治
(1)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饲养蜈蚣最好投喂鲜流动物,应做到现采现正法现喂,喂不完的活饲料可存放,而正法后的动物最好丢弃,发现饲料腐烂变质,决不能投喂。
(2)对于配套自繁自养的动物性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应留意饲养环境、饲料、饮水等中不要使用一些可能致蜈蚣生病的药品,如重金属性药物、某些消毒药水等,同时要保证饲养土、饲料、饮水甚至空气不被病原菌污染,一旦发现染病动物性饲料应分析检查致病原因或病原菌的种类、可能的感染范围,以决定该批动物性饲料是否能使用。
(3)对于野外捕获动物性饲料来说,应尽量在那些没有农药、化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质污染的地域捕获,捕获时还应检查该区域是否有同类动物死亡,以确定捕获的动物是否已患疾病等。
(4)清池。将患病池中的蜈蚣全部清理,放于若干小容器内,根据详细病状表现,将它们分为健康群、可疑群与患病群进行隔离养殖,而池中的饲养土则全部清除出去,更换新土,池中所有用品,如饲料盘、水盘或水槽、瓦片等全面清洗,消毒、暴晒后再用。
(5)在气温暴升陡降的季节,气温陡降的时候,应封闭门窗,必要时适当开启升温举措措施,以保证气温相对不乱,但升温时留意不要造成饲养舍内烟尘污染或煤气污染。
(6)药物治疗。对于患病蜈蚣或可疑蜈蚣,下列药方可供参考。
①磺胺脒o.5克,多酶片o.6克,饲料200~300克搅碎,三者拌匀,逐日投喂1次,连喂3日。
②黄连粉2克,多酶片1克,全脂奶粉5克,溶于100毫升温开水中,拌匀后,用海绵吸收,让蜈蚣吸吮,天天1次,连喂3天,留意海绵应天天更换,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小蜈蚣。
③腹可安o.5克,压成粉,500克饲料绞碎,两者混拌平均,天天投喂1次,连喂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