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皮肤真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的污染病,该病污染快、蔓延广。
1 临床症状
发病奶牛的皮肤病变多发生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不久就遍及全身。病初成片脱毛区域如硬币大小,有时仅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一部分皮肤隆起变厚,形似灰褐色的石棉状,病初不痒,逐渐开始出现发痒症状。
2 实验诊断
2.1 直接镜检
刮取患部痂皮连同受害部的毛,浸泡于 20% 氢氧化钾溶液中,微加热 3 5 分钟,然后将所采病料置于载玻片上滴蒸馏水 1 滴,加盖玻片镜检,可看到分隔的菌丝或成串的孢子。
2.2 真菌的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被毛、痂皮等病料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灭菌吸纸吸干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添加 1% 酵母浸出液,同时为了抑制杂菌繁殖干扰,每毫升培养液添加 0.125mg 氯霉素)放在 37 ℃恒温箱中培养 10 天,培养基外表形成棉絮状的红色菌落。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棒状的大分生孢子和分隔的菌丝。
3 防治措施
3.1 分群隔离
对所有牛只逐头保定检查,有临床症状的牛只全部转群集中在同一牛舍内,病、健牛只固定人员饲养,不得串舍。
3.2 强化消毒
采取全方位的卫生清理和消毒,牛舍每天上、下午 2 次清扫, 2 次用消防水龙头冲洗, 2 次用来苏儿和百毒杀更替消毒,人员、用具及场地每天进行 1 次清现和消毒。
3.3 治疗措施
对于发病牛的治疗工作分为 3 个疗程,每个疗程 7 天。 ① 用灰黄霉素原粉饮水对症治疗,每头 5g/ 次, 2 次 / 天。 ②先用来苏儿溶液浸泡过的温湿毛巾对患部浸润 → 用牙刷去掉患部痂皮 → 用 5% 10% 碘酊涂擦患部 → 最后用达克宁霜外涂。 ③对于去掉的痂皮集中清理,浇油焚烧,保定牛只用具、人员和场地消毒处理。
3.4 健康牛只的预防
① 对于健康牛只饮用添加灰黄霉素原粉的水,每头 4g/ 次, 2 次 / 天。 ②对于健康牛只在各自固定的运动场进行日光浴,天气晴朗时每天中午 12 ∶ 00 至下午 4 ∶ 00 进行日光晒。牛只入舍时运动场随即实施清理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