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是禽类肠道中的一类正常菌丛,其中少部门具备病原性。正常情况下,健康禽类具有完整的防备系统,足以抵挡大肠杆菌的天然感染。当皮肤和粘膜的防备屏障遭到破坏时(如没有愈合的脐带、伤口,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所造成的粘膜损伤以及缺乏正常的菌群等)就很轻易感染。营养缺乏、毒素、病毒感染、免疫按捺、过度暴露于不良环境(如环境污染、透风较差、水源污染)或不良应激因素都会促发大肠杆菌感染。
1大肠杆菌病的表现形式
1.1大肠菌性败血症
病鸡不显症状而溘然死亡,离群呆立,羽毛松乱,采食量下降或不采食,排黄白色稀粪,肛门附近羽毛污染。特征性病变为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有的有气囊炎。
1.2卵黄性腹膜炎
病鸡的输卵管因感染大肠杆菌而产生炎症,炎症产物使输卵管伞部粘连,漏斗部的喇叭口在排卵时不能打开,卵泡因此不能进入输卵管而坠入腹腔引发本病。广泛的腹膜炎产生大量毒素,引起发病母鸡死亡。剖检可见腹腔内积有大量卵黄,肠道和脏器相互粘连。
1.3输卵管炎
输卵管充血、出血,内有大量分泌物。产生畸形蛋,产蛋减少或停产。
1.4肠炎
肠道粘膜表面有大量出血斑,腹泻;病鸡肛门下方羽毛湿润、污秽、粘连。
1.5卵黄囊炎和脐炎
卵感染大肠杆菌的病雏鸡,卵黄吸收及脐带收缩不良,排出下痢便,腹部膨满,在2-3日龄时死亡最多,超过1周龄后死亡减少。
2大肠杆菌病的感染
2.1原因与途径
2.1.1呼吸道感染
因为禽类的特殊生理结构,大肠杆菌病由肠道感染的较少,大部门情况下是因为呼吸道感染,在气囊内形成病变,不久侵害到各个脏器,因此大肠杆菌与呼吸道病又称为“姊妹病”。主要有两种感染方式。
2.1.1.1呼吸道粘膜受损,清异能力下降。当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疾病时;或舍内透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蓄积;这些因素均会造成呼吸道粘膜受到损伤,粘膜表面的生理性排异物能力下降,助长大肠杆菌在气管、肺及气囊中假寓繁殖。
2.1.1.2舍内透风不良,环境卫生差,常常不消毒,舍内有大量粉尘。大肠杆菌对干燥的抵挡力很强,附着在粪便、泥土、鸡舍内尘埃、孵化器绒毛上的病原可长期存活,鸡群通过呼吸吸入大量含有病原的尘埃,造成鸡群发病。
2.1.2消化道感染
饮水、饲料被病原污染,鸡群采食大量被病原污染的饮水或饲料而感染发病,尤以水源被污染引起发病最为常见。
2.1.3继发感染
当鸡群发生法氏囊、禽流感等疾病时,往往继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这是由于这些疾病的发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免疫按捺,机体抵挡力下降造成大肠杆菌发病。
2.1.4应激因素
当天气突变、转群、断喙、饲料溘然改变等应激因素发生时,机体抵挡力下降,肠道内菌丛失去平衡,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造成鸡群发病。
2.1.5经蛋传播
患有大肠肝菌性输卵管炎的母鸡,在蛋的形成过程中本菌进入蛋内;或种蛋产出后为粪便等赃物污染,蛋壳表面的大肠杆菌进入蛋内;这两种情况均造成经蛋垂直传播。
2.2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和剖检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分离病原做实验室诊断。
2.3防疫控制
2.3.1加强饲养治理
2.3.1.1饮水、饲料卫生
检查水源是否被大肠杆菌污染,如有则应及时更换。避免饲料被病原污染,做好料号的过渡,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3.1.2环境卫生与透风换气
及时清理舍内粪便,秋冬季节留意透风换气,避免有害气体对鸡群的危害。因大肠杆菌对干燥有极强的抵挡力,粉尘中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要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卫生,按期清扫。
2.3.1.3温度不乱
避免极高、极低温度刺激,舍温剧烈变化,饲养密渡过大,这些因素均会造成鸡群强烈不适应,抵挡力下降而感染大肠杆菌病。
2.3.1.4鸡群生理应激
由开产到产蛋高峰期的鸡群,输卵管迅速发育,机体面对体重增长、产蛋数目增加、蛋重增大的三大任务,生理变化剧烈,出产任务繁重,极易发生大肠杆菌病,影响产蛋机能的施展。在此期间的鸡群,除做好饲养治理,保障鸡群获得充足的营养外,可投喂敏感药物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3.2控制继发感染
当鸡群发生其它传染病时因为机体抵挡力下降,往往激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特别是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等疾病,因而要做好这些病的防治。当有这些疾病发生时,要提前投喂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
2.3.3药物治疗
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有新霉素、氟苯尼考、丁胺卡那、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这些药物的使用剂量如下:
恩诺沙星:每1000公斤饲料拌150-250克药物饲喂或1升水添加50-75毫克药物饮用3-5天。
盐酸环丙沙星:同恩诺沙星
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每1000公斤饲料加0.5公斤药物口服,连用3-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