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外形,看它的脑袋。脑形非常好看。它的皮松,一提能提起来这么高。皮松。它还有耷拉颔,脖子这儿有颔,有颔出皮量就大。
肇源农场第一养殖小区负责人张福堂,是个养狐狸的能人,从最初的3只养到现在的几千只,从最初的粗放经营到现在的规范小区,他把这个原本只用做糊口的事情如今做成了事业。说他负责的这里是欧式养殖小区,首先就因为这里的狐狸大多是从大规模养狐多年的北欧国家芬兰直接引进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北极狐。这一身雪白的是雪狐,它们的皮毛跟野生的祖先几乎一模一样,刚好跟北极的冰天雪地浑然一体。这种一身蓝灰色皮毛的被称为蓝狐,据说它们野生的祖先生活在北冰洋沿岸,皮毛的颜色正跟蓝色的海水相应。
这都是张福堂不惜代价,从遥远的芬兰空运过来的,而最初做这件事的时候,他还没赚到多少钱。那么他为什么下这么大力气做这件事呢?他说,他吃过品种不好的亏。
采访:张福堂:
1997年,我们把皮子拿到留史那个大皮毛市场上去卖,结果最高价的时候卖到一百五六十元钱,实际上这一张皮子,商品狐狸得吃200元钱,卖150元还得赔四五十元钱。当时看到进口的皮张还是卖到三四百元钱一张。
品种优良,生产的皮张才值钱,即便遭遇市场价格低谷,也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旦想清了这一点,张福堂就不惜成本引进种狐,学习人工授精技术。这是发展规模化养殖的基础。在这个欧式养殖小区里,张福堂的努力也充分发挥出了优势。
张福堂:
选种上你有优越条件。就是我看哪个狐狸好,我就用哪个狐狸去做,去改良。小户就没有这个条件,小户只能把狐狸和笼子拖到人工授精站里,你没有选择公狐狸的条件,人家给做的什么样的公狐狸,你的狐狸产的崽子就是什么崽子。而且无论是发情鉴定,精子密度等等,都没有权利去选择。就得听人家的。所以受胎率比照养殖场的就不一样。
从养狐多年的芬兰,不仅引进了优良的种狐,张福堂还学来了更多先进的规模化规范化管理方式。首先就是这种欧式的狐狸棚舍。跟传统的养殖模式一比,外观上最显眼的就是这些彩色钢瓦顶棚,代替了原来遮盖笼子用的石棉瓦。
这个棚舍在三十几度温度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它的风可以对流。所以热气都从上边跑了。小狐狸在这里边睡觉睡得很香,很凉快。
睡得香长得才快啊。说来也是,狐狸呆在石棉瓦苫的笼子里,虽然不会直接挨太阳晒,但头顶只有薄薄一层石棉瓦,可能会感觉烤得慌。而且笼与笼之间挨得比较紧,通风也不太畅快。比起第一养殖小区,还真差不少。不过人们说,他这第一小区虽然效果不错,但成本也很高。张福堂怎么看呢。
张福堂:
如果你用石棉瓦苫这个笼子,石棉瓦能挺五年,你扒三回,瓦钱和这个是一样造价。只不过我这个是一次投入了,而你那个多次投入的,还是我这些钱。一样的事。
按60年的设计看,张福堂的大规模投入并不算高。
但有人又说,这种模式占地面积大,他们不能学。
采访:其他小区:寸土寸金。
张福堂:
它这个一个笼子里边可以装3~4只狐狸,咱们的笼子一个连三的笼子就能装仨狐狸,造价比这个还高,占地面积还大。
的确,其他地方断奶以后的小狐狸都被放到单间里生活,张福堂这里就不同,小狐狸们还和小时候一样,都是群居。虽然每只笼子要大一些,但总的来说还是省空间。他的一栋棚舍,能养900多只狐狸,占地面积是300多平米,而别人那儿,900多只得需要800平米大的地儿。
另外,这种笼舍还能节省人工。
张福堂:
咱们现在一个笼子装的狐狸多,所以你倒一个食盒可以喂三四个狐狸喝水,小户一个盒就是一个狐狸,喂食一个槽就是一个狐狸。
小户一个人就能喂一二百只狐狸,咱们这儿一个人大约得喂七八百只狐狸。
的确省人工。另外,这种饲养方式还能避免最让养殖户们头疼的狐狸“自咬症”。自咬症是狐狸养殖中常见的疑难病症,染病的狐狸,会不停地追着自己的尾巴咬,或咬自己身体其他部位,直到最后感染,死去。现在还没有特效药控制。
就是因为孤独,它才得“自咬症”。
狐狸是群居的动物,咱们这个笼舍设计也是按它在大自然里的规律。
它们都是一个母亲的孩子,分到一起它们可以玩耍,吃食的时候互相就抢食,进食量就大,它吃得多生长就快。
既然好处这么多,其他养殖者却不这么做,是没想到呢,还是另有其他的原因?
其他小区:它俩在一起容易撕打,就是打仗,容易把对方咬坏。
人家说的也确实发生过,看张福堂怎么说。
采访张福堂: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从小都在一起,大了以后不咬毛了。半路放在一起的打架,从小在一起的就不打架。
就算张福堂说的在理,可这人工养殖的狐狸,如果让它们群居,其他养殖户还是不放心。
小区:俩在一起,它多吃,它少吃,有一个吃得多了,吃得少了,造成营养不良;
张福堂:那不可能。咱们这个食,可以放一天可以放一夜,什么时候吃都有,不存在吃食的时候你咬我我咬你的情况。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
小养殖户:一个多小时之内我就得整了,要不就不行。坏了就得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