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变饲养方式 平面散养的野鸡在外观上比笼养野鸡要差些,主要是由于采用地面大群散养,而野鸡又有啄羽的恶习,漂亮的羽毛往往会被啄掉一部分,影响外观,导致出售价格下跌。因此,原来采用平面散养的野鸡,长出漂亮的彩羽后,就应及时改成笼养的饲养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保持其漂亮的外观,另一方面又可限制其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以便能尽快上市。
推
荐 山鸡养殖技术套装[4VCD+2书] 野鸡野鸭家养技术[图书] 山鸡养殖技术[图书]
怎样养好雉鸡[图书] 雉鸡、鹌鹑饲养技术问答 [图书] 七彩山鸡 鹧鸪人工养殖…[1VCD]
珍珠鸡人工养殖技术,珍…[1VCD] 七彩山鸡饲养技术[1VCD] 山鸡养殖[1VCD]
(2)加强早期饲喂 为了防止商品野鸡的生长发育受阻,能尽快上市,应加强其早期饲喂。这是商品野鸡整个饲养过程的关键措施。野鸡的早期营养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雏野鸡出壳卵黄囊内携带的卵黄,另一个就是饲料。野鸡出壳后,若开食时间较迟,则卵黄会被很快吸收;如果适时开食,则卵黄的吸收也就正常。加强早期饲喂,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可减缓卵黄囊消失的速度,延长两种营养物质来源共同供应的时间,这对当时和后来的生长发育都是有利的,因此,出壳后的商品野鸡应该早人舍、早饮水、早开食。
(3)强弱分群饲养 为了保证同一批商品野鸡能同期上市,提高出栏率,就要提前做好大小强弱分群。弱鸡群要单独饲养,多补充营养丰富的饲料,使其在体重上能尽快赶上强鸡群。如果采用的是地面平养方式,则野鸡群的大小可根据野鸡场设备条件来定,一般为小群饲养,每群以50只为宜。
(4)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商品野鸡生产要求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它是保证野鸡群健康生长、减少病原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在同一饲养范围内只进同一批雏,饲养同一日龄的野鸡,并且在相同时间全部出场,出场后即彻底打扫、清洗、消毒,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全进全出”制分为三个级别,其一是每幢野鸡舍内的“全进全出”,其二是饲养户或野鸡场的某个区范围内的“全进全出”,其三是整个野鸡场实行“全进全出”。在商品野鸡生产中至少要做到每幢野鸡舍实行“全进全出”。
(5)合理光照 商品野鸡的光照宜采用弱光照,一方面可减少啄羽,另一方面可减少活动量。在夜间通常也应适当补充一些弱光照,这样可促使野鸡群夜间采食,发育均匀,提早上市,同时有些弱野鸡白天抢不到食物,可以在夜间继续采食。关于照明时间,有研究表明,宜采用1—2小时光照,随后2—4小时黑暗的间歇光照法(一昼夜总的光照8小时,黑暗16小时)。据称这种方法不仅节省电费,还可促进商品野鸡采食,生长发育快,增加经济效益明显。
(6)加强通风 由于商品野鸡饲养密度大,加强鸡舍通风,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和干燥,减少病原繁殖,是非常必要的。鸡舍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含量高,不仅影响野鸡的生长,而且会引发野鸡呼吸道疾病。在实际生产中,1—2周龄野鸡可以以保温为主,适当注意通风,3周龄开始则要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4周龄后,除冬季外,均应以通风为主。特别是夏季,良好的通风不仅能提供野鸡群充足的氧气,而且还能降低鸡舍温度和湿度,提高野鸡采食量和生长速度。
(7)育肥 野鸡8—18周龄期间,生长速度较快,容易沉积脂肪,在饲养管理上应采取适当的育肥措施,例如,适当提高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含量,减少青绿饲料和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增加饲喂量和饲喂次数,降低活动量等。同时也要保证野鸡有足够的采食量,有了较高营养水平的饲料,如果采食量上不去,商品野鸡的增重同样得不到好的效果。商品野鸡的采食量受很多因素影响,除疾病外,主要有:舍内温度过高,采食量减少;饲料的不同物理状态,粉状饲料采食量低,颗粒状饲料或制粒后破碎的碎粒饲料采食量高;饲料发生霉变,特别是受黄霉素污染的饲料,采食量上不去,饲料本身的适口性也影响采食量。为保证野鸡的采食量而采取的措施有: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提供足够的采食位置,保证充足的采食时间;高温季节采用有效的降温措施,加强夜间饲喂;检查饲料品质,严禁使用发霉饲料,控制适口性不良的饲料的比例;改变饲料配方,提高其中能量和蛋白质含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