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生产是高产高效的养殖业,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肉鸡养殖业发生飞跃性变革,逐渐趋向于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模式。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设施设备的完善使养殖企业充分认识到科学饲养管理的重要性,科学的饲养管理可极大地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减少疫病发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最终获得良好经济收益。
一、温度
温度是肉鸡生长环境中最为敏感的环境因素,稍有疏忽就会诱发疾病,尤其短时间低温应激和高温应激是造成鸡群发病的重要诱因,如常见的感冒、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诱因就是短时间低温应激。所以,要在不同生长阶段和饲养季节科学掌控温度,才能保证鸡只健康生长。雏鸡入舍前1~3天应对鸡舍进行预温,使舍温升至35℃(网床或垫料温度32℃),入舍前3小时,将舍温降至28~30℃,入舍后2小时内,舍温逐渐升高至33~35℃,一周内每天降低舍温0.5℃,饲养中后期每天降低0.3℃,降至22~23℃为止。 夏秋季节降温困难,舍温一般降至26~27℃为止;春季由于昼夜温差过大,通常降至24~25℃为止;冬季降温一般到23℃为止。控灯时应适当提升温度,免疫前后或体质虚弱时也应将温度适当升高,应随时观察鸡群分布状态学会看鸡施温。
二、通风
通风是肉鸡饲养管理的关键要素,也是最难掌控的饲养管理技术。通风的目的是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排出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及灰尘,降低温度和湿度,保持良好舒适的肉鸡生长小环境。任何不合理的通风都会诱发呼吸道病、病毒病和细菌感染,甚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要达到最佳通风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好风速和进风口大小的关系,合理计算风机的运行时间,保证舍内合理负压,在鸡舍密闭无贼风的前提下,无论哪种通风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保证沉降到鸡背的是在鸡舍顶部充分混匀的温暖空气。
合理通风应做到,1~2日龄保持自然通风,3~20日龄采用最小通风并随着鸡只日龄增长加大最小通风量,因为这段时间鸡只绒毛稀短,体温调节功能还未发育完善,主要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21日龄后肉鸡体温调节功能逐渐发育完善,新陈代谢加快,呼出二氧化碳和排泄量增多,舍内空气污浊,应加强通风换气,采用过渡通风;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或肉鸡饲养后期多采用纵向通风;夏季全部纵向风机都开启鸡舍温度高于27.8℃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应开启湿帘采用纵向水冷通风。
三、饲喂和饮水
良好的饲喂和饮水管理可提高肉鸡采食量和饮水量,促进鸡只健康快速生长,从而获得最佳生产收益。饲料和饮水品质是保证肉鸡健康生长的先决因素,饲料约占饲养总成本的70%左右,是肉鸡生产总成本中最主要部分,必须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搭配均衡且有质量保证的产品,肉鸡饮用水一定要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测,确保肉鸡饮水清洁无污染。
育雏期前7天的饲喂管理非常重要,判断育雏前7天饲喂成功的重要指标是1周末体重为1日龄的4.5~5倍、死亡率低于0.7%,达到这一标准有利于增加肉鸡饲养后期的采食量,同时也能有效地预防腺胃炎病的发生。
育雏期可在整个育雏区铺设消毒塑料布作为开食布,雏鸡入舍前2小时将饲料洒在开食布上便于采食,使雏鸡互相学着吃料,以确保鸡只入舍10小时饱食率达到95%以上;饲养中后期应固定每天的饲喂时间和次数,至少每天将料槽中饲料清空一次,避免料槽底层饲料发霉变质诱发腺胃炎等疾病。
饲喂和饮水过程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肉鸡不同日龄大小科学调整料线和水线高度;二是更换不同生长阶段饲料时应采用“三三制”渐进式过渡换料方式以减少鸡群应激;三是认真做好每天的采食量和饮水量记录,作为疫病诊断和评估饲料转化率的参考依据;四是适当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复合维生素,以减少应激,提高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