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及危害】侧伯叶枯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在江苏、安徽等省大面积发生。仅江苏盱眙县2670ha侧柏林就发生叶枯病达2000ha。被害率几乎100%,病情指数高达50.0以上。其中20%的侧柏林已经死亡或濒于死亡。在发病季节,林区呈现一片枯黄,仅见残留梢部的绿叶。
【症状】侧柏叶枯病发生在春季。幼苗和成林均受害。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幼嫩细枝亦往往与鳞叶同时出现症状,最后连同鳞叶一起枯死脱落。病菌侵染后,当年不出现症状,经秋冬之后,于翌年3月叶迅速枯萎。潜伏期长达250余天。6月中旬前后,在枯死鳞叶和细枝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物,遇潮湿天气吸水膨胀呈橄榄色杯状物,即为病菌的子囊盘。
受害鳞叶多由先端逐渐向下枯黄,或是从鳞叶中部、茎部首先失绿,然后向全叶发展,由黄变褐枯死。在细枝上则呈段斑状变褐,最后枯死。受害部位树冠内部和下部发生严重,当年秋梢基本不受害。
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受害后,树冠似火烧状的凋枯,病叶大批脱落,枝条枯死。在主干或枝干上萌发出一丛丛的小枝叶,所谓“树胡子”。连续数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
【病原】病原菌为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platycladussp.nov.)。子囊盘单一或聚集在枯死鳞叶或细枝表面。有短柄或无柄,黑色漏斗状,吸水后膨大呈盘状或杯状,橄榄绿色。子囊盘直径0.21~0.46mm。子实层由粘状胶质组成。子囊圆筒形到棍棒形,80~129μm×10~15μm,内含8枚子囊孢子。子囊顶端微孔,用染色剂染色无蓝色反应。侧丝丝状,透明、端部略膨大,有时有分枝,78~120μm。子囊孢子单胞,多为单列,成熟时透明,椭圆形或球形,13~18μm×8~15μm。
【分布及危害】侧伯叶枯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在江苏、安徽等省大面积发生。仅江苏盱眙县2670ha侧柏林就发生叶枯病达2000ha。被害率几乎100%,病情指数高达50.0以上。其中20%的侧柏林已经死亡或濒于死亡。在发病季节,林区呈现一片枯黄,仅见残留梢部的绿叶。
【症状】侧柏叶枯病发生在春季。幼苗和成林均受害。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幼嫩细枝亦往往与鳞叶同时出现症状,最后连同鳞叶一起枯死脱落。病菌侵染后,当年不出现症状,经秋冬之后,于翌年3月叶迅速枯萎。潜伏期长达250余天。6月中旬前后,在枯死鳞叶和细枝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物,遇潮湿天气吸水膨胀呈橄榄色杯状物,即为病菌的子囊盘。
受害鳞叶多由先端逐渐向下枯黄,或是从鳞叶中部、茎部首先失绿,然后向全叶发展,由黄变褐枯死。在细枝上则呈段斑状变褐,最后枯死。受害部位树冠内部和下部发生严重,当年秋梢基本不受害。
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受害后,树冠似火烧状的凋枯,病叶大批脱落,枝条枯死。在主干或枝干上萌发出一丛丛的小枝叶,所谓“树胡子”。连续数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
【病原】病原菌为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platycladussp.nov.)。子囊盘单一或聚集在枯死鳞叶或细枝表面。有短柄或无柄,黑色漏斗状,吸水后膨大呈盘状或杯状,橄榄绿色。子囊盘直径0.21~0.46mm。子实层由粘状胶质组成。子囊圆筒形到棍棒形,80~129μm×10~15μm,内含8枚子囊孢子。子囊顶端微孔,用染色剂染色无蓝色反应。侧丝丝状,透明、端部略膨大,有时有分枝,78~120μm。子囊孢子单胞,多为单列,成熟时透明,椭圆形或球形,13~18μm×8~15μm。